作者文章归档: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

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翻开近期的报刊,“城镇化”无疑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行将耗尽之际,“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幽灵笼罩着中国经济。在过剩产能的沉重压力下,企业再也不敢扩张投资规模;各级政府虽然仍在无效项目上浪费资源,财政和银行却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雪上加霜的是外需疲软。经济增长的前景昏暗得如首都的雾霾,令人看不到希望。

  忽然间,地平线上出现一道曙光,城镇化!据说,城镇化将拉动基础设施投资40万亿,相当于2012年GDP的80%;据说,城镇化将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的投资-消费失衡,因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

Read more

政府退出经济


  十八大以后,北京吹来阵阵新风。当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把目光从西柏坡转向深圳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重新启动改革的希望,虽然只是希望。

  当来自顶层的讲话重提“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有人感到失望,说我们已经摸了30年的石头了,怎么还在摸?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至少没有说什么石头是不可以摸的。

  而在过去我们知道,有几块石头不能摸,现在又都可以摸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当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被归功于改革红利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扭转过去十年间国进民退的趋势已经有了可能性。

  过去十年间,我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仅透支了银行和财政,透支了社会和环境,而...

Read more

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


  最近一段时间,从宏观数字上和企业层面的感觉上,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在2009年的强劲反弹后,经济这么快就失去了增长的动力?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怎样去应对?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一、告别旧模式

  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来自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经济的下行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常规的经济景气循环三年繁荣,三年平平,然后一、两年的衰退,再进入下一个繁荣期。现在的中国经济可不是这样简单的周期波动,不要以为熬个一年半载的就可以自动恢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集中爆发,就像病菌不...

Read more

改革倒退致使银行正在沦为政策工具


  有一段时间没有做金融方面的研究了,所以说只能够一般性地讲一下。我今天讲的是《放松管制 增强金融的活力》。

  最近看到一些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制不仅没有放松,而且是越来越加强。特别是在2009年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以后,政府不仅是在监管方面,而且在贷款的方向方面,在贷款的额度方面,都开始指导,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指令性的计划。

  为了配合4万亿拉动内需,前所未有地下达了贷款额度,而且这个贷款额度是下限,不是上限,就是说你必须要完成多少多少的贷款,搞得下面的银行,有些银行都感到压力很大,说我要完不成的话怎么办,今年年底的KPI考核就不行了,压着银行放贷...

Read more

告别旧模式,探索新道路


  非常高兴到新疆来,和大家交流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最近一段时间,从宏观数字上和企业层面的感觉上,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在2009年的强劲反弹后,经济这么快就失去了增长的动力?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怎样去应对?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一、告别旧模式

  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来自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经济的下行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常规的经济景气循环三年繁荣,三年平平,然后一、两年的衰退,再进入下一个繁荣期。现在的中国经济可不是这样简单的周期波动,不要以为熬个一年半载的就可以自...

Read more

权利得不到保护就不会有创新


  大家上午好。关于破坏性创新,需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要对创新尊重、鼓励、激励,要鼓励创新者。在此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敬意,你们没有选择稳妥而高收益的公务员道路,而是选择了充满创新的风险之路,中国的道路未来在你们身上。对于创新者不仅要尊重,而且还要保护,保护他们的权力,保护他们的产权和支持产权。如果权利得不到保护,创新者就不能获得创新的回报,就会减弱创新的激情。所以,对权利的保护是创新的基础,在权利保护之下,整个社会要形成一种风气,要尊重创新者、鼓励创新者、保护创新者。

  第二,我们需要给创新企业开辟多元的、灵活的融资渠道。这个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非常活跃...

Read more

稳增长会适得其反


  中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源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所暴露出来的经济结构缺陷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时,一味强调“稳增长”,忽略“调结构”的重要性,只会适得其反。

  无论下半年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不会扭转经济逐渐下行的趋势,在此时必须将“调结构”放在第一位,防止让短期的GDP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

  中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源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所暴露出来的经济结构缺陷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时,一味强调&l...

Read more

为何国企不应存在却存在


  讨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问题,需要分成两个范畴,一个叫做应然问题,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另一个叫实然问题,它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应然问题就是市场经济中应该不应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或者理论上的最优方案。从理论上讲,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文献讲得非常清楚:市场经济中没有必要存在国有部门,没有必要存在国有资本。从理论上讲,如果市场经济需要国有资本,那一定是市场失灵了。但是现在包括新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市场失灵理论,很多概念本身都是错误的。比如说国计民生,经济理论上根本就没有这一说,为什么和国计民生一沾边,市场就失灵了呢?农业、食品、服装和民生最相关,为什么没有搞国企主导?又比如国家安...

Read more

谁压制了民众创造力


   政府在产业升级上应该起什么作用,这是中国面临瓶颈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改革走到现在,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现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在这方面,有的政府主管部门做的事情和他们应该干的很不相称。

 
  第一,政府应该做的是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研发的投资很难完全收回。如果到处都是假货,前期的研发投资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我们看到,哪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越好,哪个国家的创新就越好。
 
  要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保护一般产权。如果一国这些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手里拿着外国护照随时准备海外移...

Read more

房价问题上政府不宜“替天行道”


   中国的房地产搞到今天,问题越来越复杂。原因就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像房地产这样一个市场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从来没有一个市场交织着如此众多人的利益。除房地产市场以外,号称拥有亿万股民的A股市场,前一段时间占据了很多媒体、报刊的头版。但是,房地产市场比股市更加复杂,因为有更多人的利益参与其中。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利益不一致 两者博弈最终决定调控政策持续时间
 
  从城镇居民来看,没有房子的城镇居民辛苦挣钱,希望能够获得自己的房子。而有了房子的城镇居民,他已经选好了楼盘地段,热切的期盼房价的上升。同样是城镇居民,但他们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