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魏武挥

专业扯淡型人士 基本围绕TMT扯淡

三星不会是下一个苹果 谷歌也不会是下一个微软


  虽然谷歌官方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但从整个态势来看,谷歌是有点“微软模式复制”的味儿的:依靠操作系统,统领整个产业。微软对PC产业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吴军在《浪潮之癫》这本书中专门提及:05年vista系统终于上市(上一个系统XP发布于01年),股价下跌了20%到40%的英特尔、惠普、戴尔等厂商才算迎来了好日子,06年股价纷纷上扬。人们更新PC这个硬件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更庞大更消耗资源当然也有更多功能的操作系统面试了。

  但谷歌和微软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首先是竞争者。在XP面世之前,windows系统的版本更迭大致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随着微软已经...

Read more

先用户还是先客户?


  一位营销业人士在他的一篇博客中提到了这两组数据:其一,某淘宝卖家借助另外一个微信大号做图文推送,点击率可达到4%。后经测算,大概覆盖到100万微信用户,实现购买500单;其二,自营的一个旅游类公众账号,点击率达到11.5%。看上去利用微信做营销挺好。

  但事实上,微信运营方目前对营销行为很敏感,它也在有意无意地限制干预营销号。一来微信重于人际传播式的社交而不是重于大众传播式的广播,二来可能有鉴于微博的一些营销大号最后让新浪自己也疲于应付,微信并不想重蹈覆辙。但依然架不住商家对微信的兴趣:这玩意儿,用户量实在很惊人。

  事实上,今天想“触网”的商...

Read more

李彦宏:迷失移动互联


  人物:百度CEO李彦宏

  时间:2012年10月

  话语: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没有被真正证明的商业模式,包括百度在内只是在布局、在观察、在等待、也在准备。

  后续:百度移动部门由李彦宏直接管理,每周一次例会讨论产品。

  李彦宏曾多次表示对移动互联网的负面评价。在我看来,倒不是李彦宏认为移动互联网毫无意义,而恰恰是在移动端,百度显出了一种“迷失”的状态。

  百度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媒体公司”,不过事实上它是一个“入口公司”。和绝大多数媒体公司不同的是,百度很少生产内容—...

Read more

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了吗?


  一家名为GlobalWebIndex的机构近日发布数据报告称,微博的活跃度在大幅下降。其中新浪半年活跃度下降4成,腾讯则下降6成,而相对应的,twitter增长4成,是全球诸个社交平台增长之首。这份报告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引起很多关注。

  就事论事,这份报告相当让人怀疑。在中国的服务中,除了51.com的活跃度有所上升外,其它包括腾讯qzone、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全部大幅下降——而这几家恰恰代表着中国最火爆的网络社交服务。难道中国用户都不在使用社交服务了?这份报告没有涉及到微信,微信最近是非常火,但不至于火到把这些服务的风头全抢了的地步。

...

Read more

自媒体卖广告?不!靠!谱!


  天下网商经理人的执行主编许维写了篇《我为什么要投自媒体广告?》,在微信上就这篇文章和我交流。我的看法是:不太靠谱。

  许维这篇文章基本上是站在一名广告主的角度,他这样写道:

  我们看到,在天下网商这次投放的“鬼脚七”公众账号里,他写到:“今天给大家推荐电商媒体《天下网商》,有杂志也有网站,有商家的实务操盘,也有电商大势分析,是我认为做得最有价值的电商媒体……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简江则在“老简创业茶馆”里写到:“天下网商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认为最专注,最敬业,...

Read more

平板手机热 抢占大屏时代


  iPhone基本上树立了智能手机的标准——这里指屏幕。历代iPhone的屏幕大小都是3.5英寸,iPhone5向前小小迈了一步,达到4英寸。智能手机的屏幕超过这个尺寸的,可以自称为“大屏手机”,如果超过的比较多,比如6英寸大小,称为巨屏手机就有点傻,于是人们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平板手机(Phablet,phone加tablet组合而成的新词),一般意义上,指5-7寸之间。

  平板手机完全是因为手机电脑化而催生的东西。在功能手机时代,手机以小为美,各路厂商拼命动脑筋怎么让手机变得小些更小些,最好小到人们完全没感觉自己带了一个设备(比...

Read more

陈年的凡客梦 期待下一个亚马逊


  时间:2011年3月

  场合:凡客创始人陈年在接受媒体访谈时

  话语:我认为,凡客有责任证明这个模式可以做的更大,比如要成为一个亚马逊差不多级别的新模式的代表。

  后续:2012年11月,凡客爆发所谓裁员门。陈年公开宣称,退出平台之争

  江湖中流传一个中国B2C电商七雄争霸的版本:天猫(淘宝商城)、京东、苏宁易购、国美、腾讯易讯、亚马逊中国和沃尔玛控股的一号店。这个版本大致是在2012年11月的时候开始流传,光棍节之后多家媒体在报道淘宝系惊人的流水数字时引用到这个说法。但这里并没有凡客的名字。

  与凡客曾声称不做女装而后食言而肥的大话所不同的是...

Read more

媒体的虚拟地产商


  最近程苓峰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搜狐:把门户从b2c做成b2b2c》,在这篇文章中,程用了“京东”和“淘宝”来比喻网络媒体。他直截了当地说:媒体和电商的模式是相通的。

  这个说法很有趣,仔细想想,的确有那么点味道。传统门户卖内容和京东卖东西差不多,都会敲上“**门户出品”的印记,即便这个内容来源于其它媒体,读者也不是太过关心——所以京东叫商城,门户叫超市。而社会化媒体(比如微博),是有那么点像淘宝:人们很清楚在和哪家店做交易,正如人们在微博上心里很明白我到底关注的是哪个微博(而不...

Read more

新浪门户衰退:倒逼微博商业化 谁能挽救新浪?


  岁末年初,关于新浪的市场传闻忽然多了起来,先是阿里要入股新浪微博,然后是新浪要换帅。对于前者,新浪讳莫如深;对于后者,新浪微博则动了雷霆手段,相关微博逐一删除。这家一度沉寂的公司借微博之力,让世人对它刮目相看,而后又由于商业化不利的困扰,成为舆论焦点。

  2010年和2011年,委实可以称作“微博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使新浪的股价从30美元一路扶摇直上,突破100美元大关。《商业价值》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微博照耀新浪》的文章,对微博不乏溢美之词。新浪也信心满满,注册运营了weibo.com的域名。

  然而,新浪深入骨髓的广播型大众媒体的基因如果...

Read more

腾讯大家


  大约在半个多月前,腾讯科技频道和我联系,问我有没有兴趣在那里开个专栏。这本来是我经常碰到的事,但这次的说法有些小小不同。腾讯声称要搞个“大家”的产品,利用腾讯已有的资源,从门户到微博到微信,全方位地推动这位作者的专栏,当然就是在推动作者。我深知腾讯的能量,作为一个写作者,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文章散播得越广越好,自然就答应了下来。

  在邮件往来中,腾讯方举出了“hanhan.qq.com”的例子,我一开始还以为每个“大家”都有类似的子域名,这下可牛大发了。后来才知道,也就是韩寒这样当量级的有此殊荣,一般作者还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