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傅国涌

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独立撰稿人。著有《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与樊百华等合著)、《叶公超传》、《金庸传》、《百年寻梦》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读书》、《南方周末》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一百多万字,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知识分子问题等。

旧文:审判农谢与结束噩梦


审判农谢与结束噩梦

 

傅国涌

 

当80岁的农谢被送上联合国特别法庭,面对战争最和反人类罪的指控时,转眼30年过去了,“红色高棉”已成为一个弥漫着血腥气的历史名词, 在它恐怖统治之下的全能社会发生的大规模杀戮,曾经造成柬埔寨700万人口当中约五分之一的非正常死亡,包括处死、饿死、累死、病死的,仅埋人坑就有2万多个。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一位金发少女独自站在一堆骷髅面前,那是柬埔寨当年的“杀人场”,如今已变成旅游资源,累累白骨化为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不知道那位少女那一刻会有怎样的感想?

 

农谢曾是“红色高棉”仅次于波尔布特的二号领导人,在他们治...

Read more

转帖:五位知识分子对系列杀童案的讨论


 

转帖:五位知识分子对系列杀童案的讨论

讨论嘉宾: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基础部教授

    退休学者,曾任山西社科院研究员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东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

夏业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不能让社会变成“高压锅”

 

崔卫平: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直接的原因就是最近频频发生的校园学童和幼儿园孩子被砍杀的事情,这是近期最重大最突出的事情,它太大了,需要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个...

Read more

孙中山的读书生活


孙中山:“革命不忘读书”

傅国涌

 

192210月,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的问卷调查,有1900多人参与。2个月后公布结果,孙中山以1315票名列第一。当时,他正处于逆境之中,在上海蛰居读书,并不是政治舞台上风光八面的权势人物。那个年代,从北到南都是军阀当道,有实力的是“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布贩出身的曹锟、秀才出身的吴佩孚这些人,他们有枪杆、有地盘。民意调查至少表明,革命者出身的孙中山当年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他没有权势,但他历经艰辛、参与缔造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Read more

旧文一篇:“金字塔”下的阴影


“金字塔”下的阴影

傅国涌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曾推出一份《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论。报告显示:处于十大社会阶层底部、人数最为庞大的工人、农民,其经济社会地位在继续下降。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子女的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低阶层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门槛明显提高了。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居社会顶部的强势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有着最大的资源,对社会仍...

Read more

蒋介石的一语成谶


蒋介石的一语成谶

 

傅国涌

 

   十几年前,学界对于蒋介石是否真的有意推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还有过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不可能。其实,这在当时的国民党高层并不是什么秘密,罗家伦日记提供了生动的细节,1948年4月4日,他日记说:

 

   “今日开国民党临时中全会,上午九时在中央党部举行,蒋先生主席。……下午续开会,蒋先生自己提出彼不愿竞选总统,而主张让与有下列五条件之社会贤达:(一)非国民党员,(二)忠于宪法并忠于宪政,(三)有民主风度;(四)有国家民族思想,勇于为国奋斗,(五)对中国文化历史有深刻认识;意在适之先生...

Read more

大题小做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日本终于投降了,蒋介石派何应钦前去受降,陈立夫特地去看何,建议何要求日本军队帮助防守两条铁路,一条是南京、浦口到天津的津浦路,一条是汉口到北平的平汉路,这两条路可以说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其战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日本军队帮他们守住这两大铁路沿线地区,偏处大西南的国民党军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开往北方。但何应钦没有在意陈的建议,最后国民党军队大部分是从上海经海路运往天津、北平等地,一部分还是用飞机空运的,代价之高昂可想而知。不过,陈立夫可能不知道,如此大的战略安排,根本不是何应钦作得了主的。其实更早一些,李宗仁就向蒋介石提出了类似的对日受降设想,一是命令各地日伪军就地待...

Read more

大陆没有蒋经国 


  

 20年前,风烛残年却在岛上拥有绝对权威的蒋经国宣布,自 1987年7月15日零时起,台湾解除“戒严”,从而结束了长达38年的“戒严”时代。在“戒严”体制下,“警备总司令部”可随时进入公民家中检查户口,审查和惩罚书报杂志,可制止、解散公民的游行集会,可禁止公民罢工、结社,可对公民的出入境自由进行严格限制,可任意拆阅、扣留或没收公民的私人邮件、电报,乃至以军法来审判非军人的一般公民,等等。一句话,“宪法”赋予公民的大多数基本权利几乎都被无情剥夺。诚惶诚恐地在这...

Read more

1949年:去留之间的实业家、银行家们


  
1949年2月18日,《大公报》社评《物价剧涨下的工商界》说:“时局不安,交通多阻,对工商业发展是一个最不良的环境。工商业当前所遭遇的环境,已到了最苦难的时候。我们希望上下一致能正视这个事实,不要让它再恶劣下去,沉沦下去。”

  

  时局越来越明朗,国民党不仅在战场上失败了,民心也失尽了,作为重要政权基础的企业界,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不顾艰险,毅然迁往内地。经过多年的事实教训,他们越来越失望,不少人几乎已绝望了。所以,等时代转型到来之际,徘徊他们心中的关键两个字无非是“去”、“留”。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