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傅国涌

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独立撰稿人。著有《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与樊百华等合著)、《叶公超传》、《金庸传》、《百年寻梦》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读书》、《南方周末》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一百多万字,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知识分子问题等。

百年寻梦——重读章乃器、王芸生的梦


百年寻梦

——重读章乃器、王芸生的梦

 

傅国涌

 

自古以来,泱泱大国就有着做不完的梦,从庄子的蝴蝶梦、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梦到李白的游仙梦、苏东坡的赤壁梦,梦从来就没有断过。古老的大同之梦更是一直牵引着这个民族,直到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发起征梦活动,还有无数知识分子在做着相似的大同梦、桃花源式的田园山水梦。我曾因此感叹做“公民梦”的人太少、太少了。最近重读了章乃器、王芸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分别做的梦,为他们的公民梦感到欣慰,为半个多世纪前他们的梦迅速破灭而黯然神伤。章乃器是大名鼎鼎的“七君子...

Read more

2010年6月2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19庭开庭时的发言


政府设立事业单位进行商业拆迁是否合法?

——2010年6月2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19庭开庭时的发言

 

傅国涌

 

    今天,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公民之所以要走进这个法庭,是因为我们抱有一个梦想,梦想一个人人权利都有保障的时代,梦想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不是离法治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尽管这只是一个梦想,但我们至少还有做梦的权利,以及为了梦想而行动的权利。

    我们走进这个法庭,还有一个期待,我们对法官的职业操守和人性良知并不完全绝望,我们期待司法并不是行政的附庸,法...

Read more

孙中山的读书生活


孙中山:“革命不忘读书”

傅国涌

 

192210月,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的问卷调查,有1900多人参与。2个月后公布结果,孙中山以1315票名列第一。当时,他正处于逆境之中,在上海蛰居读书,并不是政治舞台上风光八面的权势人物。那个年代,从北到南都是军阀当道,有实力的是“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布贩出身的曹锟、秀才出身的吴佩孚这些人,他们有枪杆、有地盘。民意调查至少表明,革命者出身的孙中山当年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他没有权势,但他历经艰辛、参与缔造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他有主张,有蓝图,有热忱,不断地为中国寻找出路,民众对他的敬意完全是发自内...

Read more

曼德拉的画


曼德拉的画

傅国涌

【按:世界杯在南非开幕,让我回想起昔日在死亡岛上得知曼德拉出狱时的那种感动,好像是1989年的冬天,这篇小文是7年前所写,曾在香港《信报》发表过,如今曼德拉已经九十多岁,祝他健康!】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前南非总统、前政治犯曼德84岁高龄时拉拾起画笔,画下了他在罗本岛监狱的生活和他心中的梦想。在他的笔下,当年关押他的牢房是橘黄色的,他透过铁栅经常眺望的那座山是蔚蓝色的,中间是一片绿色的原野。其实,他笔下罗本岛的色彩,和他当时看到的正好相反。但是他说:“无论我们的梦想听起来多么的荒诞,它都是可能实现的。”为了推翻邪恶的...

Read more

迟来的歉意:从浦熙修的灭顶之灾到华君武的道歉




迟来的歉意

——从浦熙修的灭顶之灾到华君武的道歉

 

 傅国涌

 

    从1937年到1957年,从《新民报》到《文汇报》,浦熙修这个名字几乎风靡了新闻界二十年。下关挨打,南京入狱,书写了她记者生涯中光荣的一页。在重庆的岁月里,周恩来称她为“我们的亲戚”,固然因为她妹妹是彭大将军的夫人,更因为她鲜明的政治倾向。1949年9月,她以“自由职业界民主人士”身份出席全国政协一次会议,10月1日,她应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金口玉言”称她是“坐过班房的记者”,真可谓备极尊荣。从新疆到朝鲜,浦熙修以她那支洞穿过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笔,...

Read more

转帖:中国知识分子:并非仅有一个林昭


转帖:中国知识分子:并非仅有一个林昭

——《星火》反革命集团案真相

 

裴毅然

 

眾所周知,北大烈女林昭之所以被捕並判刑二十年,案底並不在右派身分,而在於一份秘密刊物《星火》。那麼《星火》姿容如何?有何「反動性」?全案實況如何?一直深藏曆史皺褶,霧罩塵封,未得展世。

一九六0年元月,《星火》第一期在甘肅武山縣油印三十餘份(十六開本),第二期已組稿,但未及印出。六0年九月,該案因三位告密者發於天水,列為全國「第四大案」,定性「反革命集團案」,四十三人被捕,其中大學教師二人、研究生一人、大學生十二人(其中蘭大八名)、幹部三人、農民二十五人;判刑二十五人,刑期從無期至...

Read more

“五四”青年的记忆


“五四”青年的记忆

 

傅国涌  

 

我曾说过,“五四”是个次好的时代,是一个值得生活的时代,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它有十分丰富的不同侧面,不同的人可以追求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过不同的精神生活。“五四”其实还没有那么政治化,只是职业革命家们、林林总总的政治党派要借“五四”的开放氛围,将青年人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在北大求学的俞平伯晚年写诗念念不忘的就是“五四”的多元,“同学少年多好事,一班刊物竞成三。”北大中国文学门,一个班的同学办出了三种不同方向的杂志:《新潮》、《国故》和《国民》。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内,既有提倡新文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