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词汇语义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及阅读鉴赏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与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人间词话•人间词》、《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地名文化》等。

谭汝为:津沽河豚美,西施乳更香


津沽河豚美,西施乳更香

 

谭汝为

 

    在国外讲学,校长设宴,一盘河豚鱼片吸引目光——拼为花状,薄如蝉翼,纯如白玉,清淡爽口的生鱼片,佐以芥末作料蘸食,再饮一盅酒,美味异常。第一次品尝河豚,听酒店大厨介绍河豚,很长见识。

 

    

(河豚鱼片)

 

     河豚生活在江河入海处、咸淡相交的水域内,肉鲜美但含剧毒。中国江苏海安就是河豚著名产地。河豚体内毒素集中在鱼皮、卵巢、肝脏、鱼子和血液内;而鱼肉和鱼白(雄性河豚的精巢...

Read more

谭汝为:“正月”和“腊月”的来历


“正月”和“腊月”的来历

 

谭汝为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是新春”……。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朝、周朝、秦朝却分别把十二月、十一月、十月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更改月份次序,都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所谓“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据此可推知:“正月”的“正”应读为“zhèng”。

 

周朝时,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每年开头的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名“政月”。秦始...

Read more

来新夏撰文悼念李世瑜学长


悼念世瑜学长

来新夏

·

 

  年根底下,接连收到几位老友逝去的噩耗。哀伤郁闷者久之,熬到2010年最后一天,满以为可以扫除心中的阴霾,舒一口长气。就在1231日中午,我仰坐在靠椅上,有点迷糊时,座机忽然响起,接听之下,原来是李世瑜学长的长子李厚聪。我感到不妙,果然是世瑜学长走了的噩耗。厚聪告诉我他父亲于29日逝世,因为我高年,所以没有及时告知,今天丧事办完才通知我。我理解厚聪的用情,感谢他的爱护。但对世瑜学长逝去的悲痛,仍然难以抑制。因为在逝去的几位老友中,他是我交往时间最长的一位。

 

  六十多年前——上世纪四十年代,...

Read more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日蛋糕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日蛋糕

 

  112是周有光先生106岁华诞。前来祝寿的来自海内外各界朋友络绎不绝。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沈星的贺寿礼物颇有创意——两盒造型独特的生日蛋糕:一台打印机和一本书。

 


这是沈星请外国厨师朋友,为周有光制作的两个蛋糕,模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一直陪伴周老工作的打字机,另一个依照周老去年出版的新作《朝闻道集》书样制作。看到这创意十足的蛋糕之后,周老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一边忙不迭地道谢,一边连连称赞。他高兴地说:“这个蛋糕是世界上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娇艳的鲜花,打字机和图书造...

Read more

谭汝为:故里寻踪文化街


故里寻踪文化街

谭汝为

 

古文化街位于天津老城厢东门外,海河西岸(狮子林桥和金汤桥之间),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长687米,宽5米。古文化街所在的三岔口地区,是天津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和海河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里是“津门十景”之一的“故里寻踪”,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我们漫步文化街,感受天津味儿。

 

这条古色古香步行街,典型地浓缩了天津商业文化的历史风貌。南北街口各矗立一座彩饰牌坊,分别额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意为:这里是天津历史发祥处,津沽艺术荟萃地。 

 

文化街的中...

Read more

周有光——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


  周有光: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

 

 明天(112日)是105岁学者周有光先生的诞辰。由于患感冒,不能与天津语言学界代表一起赴京为周公贺寿。在当今早已不天真的时代,在物欲横流、集体狂欢、恶俗招摇的今天,在人们被浪花冲得热血沸腾,被泡沫忽悠得头晕目眩,却无人关注水底下水流走向的今天,在理想缺失、城府厚重、焦灼浮躁的今天,我们还是静下心来细读《朝闻道集》,到百岁老人那儿却寻找那久违的天真吧!特转载《中华读书报》近日刊发阮中强先生的文章,为先生寿:

 

(《朝闻道集》,周有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月出版)

 

 ...

Read more

谭汝为:八里台得名及其他


八里台得名及其他

谭汝为

 

天津“八里台、七里台、六里台”这三个地名究竟怎么来的?

 

“八里台”处在南开、和平、河西三个区的交界地带,原是旧城外南部坑洼苇塘中的一块高地,后渐成村落,因距老城八里而得名。连通八里台、七里台、六里台的卫津路,约在1913年形成,初名“八里台大街”。1946年,因西侧的卫津河而更为今名。

 

《今晚报·副刊》19941227日刊载杨德华先生《八里台地名新考》。文章引《元史》29卷“泰定本纪”载:泰定元年八月躬诸王八里台。因元代译文无定字,八里台原称八里带亲王属地。八里带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侄孙,其封地在今八...

Read more

奖掖后进的慈祥老人——悼念李世瑜先生


奖掖后进的慈祥老人

——悼念李世瑜先生

谭汝为

 

李世瑜先生(1922-2010)是我素所钦仰的师辈,多年交往,爷俩儿成为忘年交。多年前,与李老及民俗学家张仲老、历史学家罗澍伟等先生一起,多次参与天津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召集的天津地名命名审议工作。李世瑜老先生对天津地名如数家珍,对天津各地方言惟妙惟肖的模仿,洋溢着睿智幽默的谈吐,高尚纯真的人格魅力。这位宽厚而慈祥的老人,给后辈学者留下深刻印象。

  

2004年,我在撰写《天津地名文化》书稿时,多次拜访李老。每有疑难问题向老人请教时,总能得到三言五语解惑性的指导,切中肯綮,醍醐灌顶。老先生冒着酷暑,...

Read more

咬文嚼字评出: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   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含义为高大,写成,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  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 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

Read more

谭汝为:2010年流行语之首:“涨”


2010年流行语之首:“涨”

 

谭汝为

 

 20101230,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十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选出10个词语,总共150个流行词语。我认为:“年度十大流行语”评得太多,太滥,太繁琐,且名实不符,恐有“扩大化”倾向。

 

 草民最关心的就是柴米油盐,而这次“社会生活类”评出的十大流行语是:“团购、毕明哲、实名制、物价上涨、麻疹疫苗、蜱虫、限电、微XX(微时代、微新闻、微情书、微投诉等)、腾讯与360、纠结”。

 

 在这十个所谓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