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词汇语义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及阅读鉴赏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与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人间词话•人间词》、《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地名文化》等。

关注净化学术生态建设


关注净化学术生态建设

——记313日一次研讨会

 

黄安年的博客/2011315日发布

 

在今年两会闭会之间的313日下午,数十位来自海内外学者和多家新闻出版机构的编辑记者,在北京南三环的金三环宾馆,举行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会议围绕学术批评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术批评、学科评论与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学术诚信与学术尊严三大主题各抒己见。笔者曾多次参加类似的民间研讨活动,虽然许多是体制内学者专家参与,但是绝大多数是以民间身份参与的。会议高度赞扬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年来在开展健康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推动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揭...

Read more

谭汝为: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上的发言


云帆沧海路漫远

——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1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谭汝为

2011313日)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老师:

 

我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出席以学术批评和学风建设为主题的会议,内心是压抑、忧郁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在《学术打假,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文的开头写道: 2010115,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上,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用宋词来形容当前的学风:用李清照的词来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用辛弃疾的词来说,是更能消几番风雨,用姜夔的词来说,是...

Read more

谭汝为:陈寅恪的“怪题”


谭汝为:陈寅恪的“怪题”

 

刊于《今晚报·副刊》 2011-03-11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字叔雅)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陈先生解释:盖曾游清华园者,可以写实;未游清华园者,可以想象。借以考核考生的史才(剪裁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诗笔(艺术技巧的修养)和议论(对事理的识见)。

 

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这次考试,对出“...

Read more

天津:丰姿绰约五大道


天津:丰姿绰约五大道

——应《百科知识》之邀撰写

 

谭汝为

 

“五大道”的来由

 

 20106月,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揭晓,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选的200多条街道中,天津“五大道”脱颖而出,高票当选。

“五大道”在天津市和平区体育馆街管界内,在历史上并非正式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一种俗称。其实,“五大道”并不仅指单摆浮搁的五条街道,而指天津市区南部原英租界内的一个风格独具的街区,包括总长17公里的22条街道,面积1.28平方公里。其四界范围是:马场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地...

Read more

谭汝为:贺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


谭汝为:贺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

十年风雨多沧桑,学术批评正气扬。
天下公器乃学术,岂容阴霾遮艳阳!
滋兰树惠杏坛事,霁月情怀澄海江。
激浊扬清当弘毅,驱邪扶正铁肩扛。
无私无畏有眼光,多情多义赖热肠。
踵武前贤承大业,垂范后昆马首骧。
士林明镜辨邪正,学界喉舌传芬芳。
独立精神堪标举,砥柱中流敢担当。
侃侃常示情深切,谔谔更见理昭彰。
学术批评竖大纛,云帆沧海万里航。
缔造学术共同体,五湖四海聚一堂。
路漫修远共求索,与君联翮共颉颃!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1311

 ...

Read more

过河·摸石头·财产公示


过河·摸石头·财产公示

 

——为谢氏小庆先生博文《革命遗迹随想三篇》所写的评论

 

谭汝为

 

怎么过河?老百姓都心知肚明,您老先生何必假惺惺地摸起来没完!其实,河床下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石头,我们一路小跑就趟过去了!

 

例如官员财产公示,早在1988年前即提出了立法动议。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戏! 官员财产公示为何年年都经过总理的“提醒”,却纹丝不动,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呢?有鉴于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表态,以及世界法治昌明国家普遍立法后的实效,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的合理性、可追求性以及于国于民之重大益处,似已无需再议。诸如此类简...

Read more

江青、叶群 因姓氏排序而争斗


江青、叶群 因姓氏排序而争斗

 

江青的秘书杨银禄撰写的《林彪与江青的你来我往》(刊于《中国改革》2011年第3期),其中一段记载很有意思,兹照录如下:

 

1969424,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428日,九届一中全会选出了政治局委员21人,排名顺序是毛泽东、林彪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此后不久,有一天,外交部送来一份文件。因为是报送中央领导同志的,名单的顺序采取了按选举公布的姓氏笔划顺序排列,江青的“江”字比叶群的“叶”字多一划,所以江青的名字自然地排在了叶群之后。江青看到这个名单后打铃叫我,我走进她的办公室,看到地上散落一份文件。她用颤抖...

Read more

鲁迅先生警世格言精选


鲁迅先生警世格言精选

——读书札记之五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

Read more

南京鼓楼法院“彭宇案”再思考


 南京鼓楼法院“彭宇案”再思考

——读《老年人跌倒之后》有感

谭汝为

 

读《今晚报》, 2011-03-04副刊刊载署名“鱼春”文章《老年人跌倒之后》,引用了两段名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执法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曾任最高法院院长的肖扬指出:“没有现实的法律公正,没有深明大义、操守高尚的法官,人民是不会受益的。反而会受损甚至受害。”读后,感触很深。

 

4年前,南京一位名叫彭宇的青年人,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老人和家属告上法庭。南京市鼓楼区法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