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辛泊平

70年代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星星》《雨花》《青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等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若干,并入选多种选本.作品被《读者》《中华文摘》(香港)等二十多家报刊及人民网、新华网转载,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现居秦皇岛市.
邮箱:bupingxin@sina.com

和植物一样沉静与自足


植物一样的沉静与自足

——阅读苑楠

辛泊平

 

    阅读总是在不经意间持续展开,秋天黄叶一样的飞舞与飘零。阅读的双重感受,一面是文字灼人的光芒,一面是文字虚无的重量。无法和解,亦无法放弃,犹如走在田野,迷人之处,或许无法驻足,而驻足之时,也许便是荒芜。阅读诗歌的日常遭遇,君王与囚徒的对决,不分彼此,胜负难料。多少次想放弃,又多少次情不自禁打开,熟悉的或者陌生的,热烈的或者隐忍的,粗砺的或者柔软的,明快的或者晦涩的,素朴的或者华丽的,沉痛的或者宁静的。太多的人生和太多的秘密,太多的呼吸和太多的掌纹,让我怅然若失,让我沉迷其中。这依然是阅读诗章。诗...

Read more

也许就是错误的印象


仅仅是印象

                    ——新保定诗群阅读笔记

辛泊平

 

这是一篇延期的文字。大概是八月中旬,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时候,接到霜白的电话,约我写一篇关于“新保定诗群”的文字,当时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那个近期颇为活跃的诗群中,许多是朋友,李点儿、霜白、陌上吹笛、石英杰等人是在省第一届、第二届青年诗会上认识的,而且,这些诗友一见如故,没有那么多拘谨和客套,而是自然...

Read more

祭奠父亲


祭奠父亲

 

十年印象,父亲一直都在咳嗽

骨头的样子,坚硬但不锋利

呼吸,是儿女们担心的速度

十年如斯,冬天冰冷的炉子

节日的哮喘,折断一家人完整的日子

然而,我们并未放在心上——

似乎一切都自然而然

一茬一茬的人们

岁月的痕迹,只不过在此时更加清晰

是的,我们忽略了父亲的沉默

那个一直在门口枯坐的父亲

那个整个冬天都和衣而卧的父亲

那个为晚归的孩子发脾气的父亲

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成为概念

断断续续的镜头

抽象的破碎

2010-9-1夜

 

家乡的电话

 

家乡的电话,在黄昏突然响起

猝不及防的语速,变形的声音

千里之外的牵挂,显得那样虚无

“父亲病危”——后...

Read more

80后人如何面对生存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碎?


生命出发的步伐和声音

            ——11个河北80后诗人阅读印象

辛泊平

 

面对80后、90后那些更年轻的诗人,我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想通过阅读,感受一下他们更新鲜的语言和体验,另一方面,又担心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许多不应该的误读。就我对80后生人接触的感觉而言,相对于前代人,他们对社会的流行元素更敏感,接受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障碍。然而,他们遭遇的社会问题或者说现实困境,似乎也是前代人所未经历的。升学,就业,住房,婚姻,等等关乎生存的问题,...

Read more

大话版的社会批判为何如此动人心魄?


超越技巧、直抵灵魂的“孩子体”

——刘川诗歌阅读印象

辛泊平

 

在70后诗人里面,有一类诗人似乎是独行侠,他们不拜山头,不立门户,更不管所谓的江湖恩怨和江湖风波;他们只是写着自己的文本,不拉帮结派,不炫耀,也不低调,只是那样写着,在争吵的边缘的写着,在平静的湖水中写着,独来独往,但一招一式,都是稳扎稳打,目标所指,是稳,是准,是狠。在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到充斥于诗坛上的无病呻吟和渐成时尚的小情调,而是真正的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他们的自由状态让人羡慕,他们的独立人格让人尊重,他们的独特发现让人拍案叫绝。在我的印象中,刘川就是这样的诗人。

坦率地讲,刘川是初读便让人眼睛一亮的诗...

Read more

有多少情感债我们无力偿还?


局外人

 

或许是的,离开就等于失去,

伦理只服务于理性。多年以后,

在父亲的咳嗽里回家,我只能猜测

一个老人彻夜的痛苦。局外人的视角,

冷静而准确,死亡不止一次出现。

更多的时候,我关注生病的儿子,

在他的哭闹中,一点点触摸昔日的痕迹。

漫漶不清的照片,伤感而温暖。

少年的玩具手枪,一如我坐在父亲面前,

血缘的定格,静物的凹凸。

阅读成为逃避的理由,以精神的高度,

最终坠入虚无,审判无处不在。

2010-6-18

 

伪球迷

 

人近中年,竟然爱上了足球

没有铺垫,亦没有征兆

和足球一样,滚圆的速度

无法预测的结果,我喜欢

这种不请自来  天气的...

Read more

夜读《禁诗》:狂狷是爷们儿的美学


狂狷是爷们儿的美学

——杨典《禁诗》阅读印象

辛泊平

 

风水尺

 

从我到世界

只有一尺长

 

22.5°  八

67.5°  条

112.5° 游

157.5° 魂

202.5° 线

247.5° 的

292.5° 幅

337.5° 度

 

偏离者做鬼

宛在水中央

大空亡

人主忙

锅炉灶

向西方

二十四山将我围绕

罗盘的中心是法场

 

门要对谁

窗有月光

十里长安街也不过是

一截集权时代的盲肠

有句怪诗对我猛追猛打(谁没有房屋,就不必再建筑)

它是风水灭亡的真相(谁孤独,就永远孤独)

 

对不起

谁再让我...

Read more

父亲最珍贵的礼物:集中营里的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辛泊平

 

什么样的人生可以称得上美丽的人生,是手握权柄,还是美女如云?是三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然后名垂千古,还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逍遥自在?这恐怕是一个说多少年都不会过时的问题,一个说多少代依然有新解的问题,一个永远开放且个性十足的问题。时代不同,个人的出身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看到的人世冷暖不同,自身的心智不同,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也自然不同。

然而,我却看到过一个由谎言编织的人生,美得残酷,美得彻骨,美得极致。

一个发生在纳粹时期的故事,在杀戮不需要理由、生命没有尊严的语境下,似乎没有任何美丽可言。然而,我却从残酷的生存中,看到了光辉的人性。一个犹太父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