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辛泊平

70年代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星星》《雨花》《青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等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若干,并入选多种选本.作品被《读者》《中华文摘》(香港)等二十多家报刊及人民网、新华网转载,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现居秦皇岛市.
邮箱:bupingxin@sina.com

高考,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算跑题?


高考,什么样的作文才算跑题?

辛泊平

 

一年一度的高考,比季节还准时,雷打不动的时间。也许是母语的缘故吧,国人对语文的关注总是比其他的科目要强烈许多,所以,高考过后,就会有一年一度的语文审判。当然,说语文审判倒不如说是作文审判,因为,相对于自由的写作,那些有所谓标准答案的题目还是有一点谱的,即使你有不同意见,但标准答案的重量还是让你不得不忍气吞声,况且,时间一长,问题也成习惯。这几年人们不再围绕着那些作家不会做用自己的文章出的题目争论了,这恐怕也就是标准答案的力量吧!但是,对作文,这没有惟一标准、存在着巨大人为因素的东西,人们还是难以平息胸中的块垒,总想找到一个体现公平、公...

Read more

节日之前为什么会无由的惶惑?


心灵律动

辛泊平

 

一年中总有些这样的时刻,生活没有变化,只是日历上显示的日期变了,我们便有了莫名的惶惑与期待,比如中秋,比如新年,比如传统的春节,比如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等等等等。我们没有得到上帝飞来的礼物,也没有失去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我们还是我们,依然完好如初,但内心深处却又无限的感慨和无端的缺失。在思想碎片的阵雨中,我们无法读书,无法做事,无法安静,甚至无法安心享受平时渴望的休息,我们焦虑不堪,但又无法说出焦虑的理由。似乎总是不满意自己,但又找不到改变的可能。于是,我们只有那样无可名状的垂头丧气。我把这种微妙变化叫做心灵的季节律动。

在加速度中奔波的现代人太忙、太累...

Read more

提醒即将高考的学子们不要写这样的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触动了我们那一根神经?

辛泊平

 

 

    这些天,我从网上读了许多今年的零分作文。最初的感觉是“可乐”,那些孩子的语言太刁钻、太搞笑,我想任谁都会被雷倒的;再读就是沉思,那些“不合时宜”的念头怎么就那么自然地占据了还是孩子们的头脑?继续读便只有悲哀了,我们的教育到底哪出了问题,怎么让孩子们如此痛恨?

    简单归纳起来,这些零分作文基本有这几类——

    其一,说真话。以广东作文为例,话题是“常识”,零分作文是《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如果说因为这...

Read more

羞愧


掩卷之余

 

文字太轻,夜读恍然如痴,
太史公的刀锋,毕竟溢满了屈辱。
复仇的快意,止于一个屠夫落马,
庙堂之上,是密密麻麻的操刀者。
出生的洗礼,在乡间也未能幸免,
阉割,难道仅仅是一个王朝?
把愤怒写进诗章,和手淫一样的秘密,
读书破万卷之后的发明。
集体的力量,只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然后,是纷至沓来的揭露与忏悔。
依然是文字的方阵,在另一片天空下
缀满背叛者的脑袋。
但我已经无法逃离,一本词典已被用烂,
之后的下一本,会重现出现。
无法改写的部分,生人的无聊,
无聊中的煞有介事,煞有介事中的骄傲。
2010-6-2夜

 

羞愧

 

从词语中走出来,才发...

Read more

以爱的名义说,孩子你慢慢来


以爱的名义说,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阅读笔记

辛泊平

 

许多时候,买一本书并没有清晰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机缘,正如手头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当时去书店,是因为要买北岛主编的《七十年代》,还有苏珊•桑塔格的书。找到这些书后,便在书店散乱地翻看,没想到这一翻,便翻出了若干惊喜。一套新出版的精装本加缪全集被翻了出来,査建英主编《八十年代》被翻了出来,蒋勋的《孤独六讲》被翻了出来,梁文道的几本新作被翻了出来,还有就是这本薄薄的《孩子你慢慢来》。加缪是要买的,尽管他的作品几乎都已看过,但这样一套全集还是让我怦然心动、欲罢不能;《八十年代》里面的访谈对象许...

Read more

三角形


三角形

 

曾经,我把自己折成锐角,

接近零度,陶醉于寒光,快意于锋芒,

所向披靡的声音,书写一个人

破碎的青春。啤酒的速度,

逆着时代巨大的机车,轰然倒下,

血肉横飞的桃花,自诩的烈士,

砸伤亲人们湿润的眼睛。

 

一段应该合上的书卷,宛如流水,

星光之下,摇荡但无声地流去。

 

人近中年,骨头如玻璃一样易碎,

无法把血液挤进高压枪,再次喷薄。

重新学习植物,习惯沉静的力量,

心中的三角形,三边相等,三角相同,

一个家庭的秩序,你,我,和儿子。

伦理之下,一个角度的变化即是毁灭,

无需证明的责任,呵护的理由。纸上春秋,

我们一起剪辑,三角之内,

守护一家,...

Read more

孩子,你以辞典以外的语言改变我


还可以……

 

还可以写下桃花,记忆散落一地,

一个人的果园忽明忽暗。还可以踏上火车,

回到故乡,寻找一个少年孤独的足迹,

充盈的想像,以及莫名的乡愁。还可以阅读,

在季节的缝隙里,打上忧伤的蝴蝶结,

辽远的诗章。还可以流泪,为消逝的岁月,

在岁月中老去的亲人。还可以幻想,子孙的命运,

高出浮尘的花朵。还可以一个人发呆,

不为来世今生,只为生命的体积和重量。

还可以不着边际,欢喜黑暗,怀念远方,

惦念未曾见过的故人,以及死亡的宁静与安详。

2010-4-27夜

 

 

孩子,你以辞典之外的语言改变我

 

孩子,你以辞典之外的语言改变我;

以你突然的...

Read more

孤独是人的耻辱还是人的权利?


孤独的权利

——蒋勋《孤独六讲》阅读笔记

辛泊平

 

记得有人说过,孤独者是耻辱的。似乎孤独是伦理中的斑点,是生命里的暗影,是人类要时刻提防并努力摆脱的精神困境。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写过一本书叫《逃避自由》,最初很不理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诗人那样珍视的自由怎么还要逃避?读完后明白,那种逃避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哲人说过,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不能以个体完成自己,而是需要融入各种关系,才能实现肉体与灵魂的双重认可,才能获得生存的力量。人类逃避的自由,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孤独。为了逃避孤独,人们需要接受伦理,需要进入社会,需要融入某个集团,...

Read more

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读灯灯和冷盈袖


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阅读灯灯和冷盈袖

辛泊平

 

面对一些70后的女诗人——我的同龄人——我经常怅然若失,因为她们蝴蝶一样的轻盈,因为她们季节一样的色彩,还因为她们天气一样的多变。相对于男性诗人,大多数女性诗人并非刻意要规避理性,但她们确实比男诗人离理性更远,似乎出自天然,出自一种时隐时现、瞬间即逝的直觉。所以,阅读她们,于我,已经不是功课,而是恍惚的偶遇,浪漫的萍水相逢。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情,面对那些翩翩飞舞...

Read more

官员应该看看《万历首辅张居正》


官员应该看看《万历首辅张居正》

辛泊平

 

在《亮剑》和《潜伏》之后,很久没有看电视剧了,时间上的拮据让我谨慎,大量的肥皂剧倒我胃口,于是干脆远离,回归宁静的纸质阅读,于枯寂中翻检内心的季节。之所以又看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一是因为读《明史》,再者还因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明史》中的张居正的宦海浮沉个人荣辱已经让人扼腕,《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更是煽情,一篇“世间已无张居正”,赞叹有之,同情有之,痛惜亦有之。我辈亦然。

然而,看电视剧,一半未过,便有些迟疑,究竟还要不要看下去。因为,在这部由唐国强、冯远征主演的电视剧里,虽然也有张居正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但更多的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