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尤青云

北鬥臥龍,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現供職于昌平法院。。自幼喜歡文學,多年來,好讀書不求甚解,文章涉及多方面體裁,但尤以散文爲著。文章雖無可循之處,但不乏憂傷之彩。多年來研究個人企業國家生存之法,热衷于国学,略有小見,不才拿來獻醜,願諸君予以指教!

回眸旅途,遗憾了无


      当你被命运在不经意间抛向一个陌生的世界,千万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心境。陌生的面孔写满疑惑和质问,相识的眼神错过了关爱的机遇。所有的熟悉都离开了,剩下的都是新的河水将你涌向未来。你偶尔也会感到寒流袭心,因为你也不愿改变,随遇而安,喜欢过安逸的生活,你失去了在熟悉的地方行走生活,你会在记忆的沙滩独自留恋,但是你更喜欢在新的地方恰如其分做自己。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到陌生的地方去旅游,到崭新的环境去生活,拜访不曾相识的友人,作未曾做过的事情,看未曾看到过的风景。想来我也是一个贪心不足的家伙。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人们都在追赶着人生的快车,...

Read more

致如诗的女子


    七月的清晨,你从开满荷花的湖面浅浅走来。温馨的朝霞沐浴着你,水雾朦胧之间,氤氲着荷的浓郁暗香和清凉。接天穷碧的荷叶,灵动婀娜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着馥郁雅致的底蕴,你的身上弥漫着宋词的精致和婉约。当岸边如丝的瘦柳依风轻弹琴曲,莲与叶在风的韵律中涟漪着,此刻宁静悠远婉约的水乡时,才有了韵味和生机、才有了梦幻和意境、才有了诗意阑珊和清雅芳华……
  
   

(一)琴音寂寞容颜瘦


  江南的烟雨迷蒙,总是在这个时节弥漫着忧伤,即使在有月的夜里,也是浮云掩映着月
色。月临清窗,是一曲琴音轻奏在时光深...

Read more

流泪的幸福


  一

  时间如指缝间的沙轻轻滑落,不可握住,不可逾回。我站在初夏的门楣,轻轻推开心灵深处那扇紧闭着的窗,让一道明媚的暖暖的阳光,轻轻洒落在涩涩的心田,瞬时,那包裹着心房密密麻麻的网,被一点一点,一丝一丝,一层一层的剥开,而绽放在阳光下的依然是一颗忧郁的心。

  楼下小园子里的桃花如期而谢,绿油油的柳枝却张扬着灿烂的笑脸,迎着初夏的风轻轻地摇摆。小鸟唱着清脆的歌,地枝头飞过,大片大片云朵从天边慢慢飘过来,几只小狗狗欢快地在空地上奔跑嬉闹,还有几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大妈大叔,围成一圈聊天聊得正欢,笑声不断,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天气,真的是一幅很温磬很温磬的画面,可是我怎么觉...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北齐书》


      《北齐书》与《梁书》、《陈书》有两个相同点:其一,它们都是父子相承的世业;其二它们都诞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都由官府下令修撰,而成于私人之手。《北齐书》有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记事起自高欢秉政于东魏政权,止于北齐政权灭亡,大致包括534年到577年北齐政权(包括东魏)44年的历史。《北齐书》到宋朝时,原文已缺失33卷。

  现在我们见到的《北齐书》是后人根据《北史》和《高氏小史》等书陆续订补而成的。

  《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生于565年,去世于648年,享年84岁。...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魏书》


     在"二十四史"中,名声最差的就该算是《魏书》了。这部书刚刚修成,就引得当时朝野大哗,攻之者蜂起,很多人把它说成是"秽史",几经修改,方颁行于世,它的作者魏收甚至在死后被掘墓抛尸。这固然与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它和它的作者可议之处实在不少。平心而论,《魏书》取得了一定的史学成就,说它是"秽史"有点过甚其词,但是指出它存在着严重的曲笔讳饰缺点,则是十分必要的。

  《魏书》是北齐政权设立史馆修撰的一部史书。它的撰写工作开始于北齐天保二学(551年),完成于天保五年(5...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陈书》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在父亲姚察旧稿基础上修成的。姚察去世后,姚思廉一直未能忘怀父亲让他续写梁、陈二史的遗愿,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姚思廉奉诏撰写《陈书》,贞观十年(636年)书成上奏。关于《陈书》撰写的经过,宋代曾巩所述颇详:"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梁、陈)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

  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余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梁书》


    唐初史学堪称繁盛,唐政府集官私之力,撰成了纪传体正史八部,占去整个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梁书》和《陈书》是其中的两部,它们名为官修,实际却是姚察和姚思廉父子劳动的成果。

  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梁末任原乡令、著作佐郎,在陈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入隋为秘书丞。他是个学问很渊博的史家,平生著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道里记》、《玉玺记》、《建康三锺记》各1卷,文集20卷。姚察在当世以精于史学著称,陈亡入隋后,受诏撰写梁、陈两代史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南齐书》


    《南齐书》原称《齐书》,后人为了与《北齐书》区别,才在书名前冠一"南"字。它记载南朝齐政权23年的历史,起于齐高帝萧道成立国(479年),终于齐和帝萧宝融被废(502年)。全书原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作者是南朝梁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他是南齐的宗室,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齐亡时,他14岁。在梁朝,他因好学多才,而得梁武帝的器重,历任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他出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宋书》


    《宋书》是列入"二十四史"之中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百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的作者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他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坛领袖。沈约出身于江东世族,家族父祖辈有多人在政治斗争中丧生。梁武帝代齐时,他参与谋议,立下了大功,被拜为尚书仆射,并得到封侯。后来与武帝关系恶化,忧惧而死,得谥曰"隐",后世因此称他...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晋书》


     在五代纪传修成10年之后的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决定重修晋史。他组织了一个人员众多、人才济济的修史班子,从当年开始工作,经过不到3年的时间,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修成了130卷的《晋书》。唐太宗亲自为书中的《宣帝纪》、《武帝纪》和《陆机陆云传》、《王羲之传》写了论赞,所以《晋书》旧题"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晋书》是真正成于众手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参加修撰的人员如果算上唐太宗,则有22人之多。这个写作班子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房玄龄等3位监修负责全面领导,来济等14位撰稿人分别撰写各部分稿件,考证类例的令狐德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