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尤青云

北鬥臥龍,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現供職于昌平法院。。自幼喜歡文學,多年來,好讀書不求甚解,文章涉及多方面體裁,但尤以散文爲著。文章雖無可循之處,但不乏憂傷之彩。多年來研究個人企業國家生存之法,热衷于国学,略有小見,不才拿來獻醜,願諸君予以指教!

中华文化之《三国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三国蜀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年),去世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享年65岁。他少年时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蜀汉时,陈寿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后受权贵排挤去职。蜀汉灭亡后,他在西晋政权中任过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侍御史等官职。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三国志》写作于西晋统一全国后不久。全书共65卷,分为《魏书》30卷,《蜀书...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后汉纪》


    《后汉纪》是编年体的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

  全书30卷,21万余字。

  《后汉纪》的作者袁宏(328-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比较清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刻苦力学,终有所成,少年时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华美而闻名于世。他曾作过桓温等人的幕僚,后来任东阳郡太守,49岁时死于任所。袁宏也是个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汉纪》、《三国名臣赞》现仍存世,《东征赋》、《咏史诗》、《竹林名士传》等都已失传。

  《后汉纪》的...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后汉书》、《续汉书》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帝后纪10卷,列传80卷,记载了王莽末年到汉献帝逊位其间200余年的史事。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是世家大族的庶子,少年时代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也深深体味了世态炎凉。在刘宋政权中,他虽担任过很多官职,但一直受到权贵们的打击排挤。他一生愤世嫉俗,具有突出的异端性格。他曾写作《和香方序》,影射攻击当朝权贵,因此受到权贵嫉恨。48岁时,他牵连进刘义康谋反案,被朝廷处死。他还著有...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前汉纪》


     《前汉纪》本名《汉纪》,后世人为了与袁宏所作的《后汉记》相区别,故称之为《前汉纪》。

  《汉纪》的编撰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荀悦(148-209年)。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早年丧父。年12岁,能讲《春秋》。家贫无书,然刻苦为学,博闻强记,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格沉静,尤好著述。汉灵帝时,宦官专权,士人多退身穷处,不与宦者合污,荀悦也趁此托病隐居。后初被辟举为镇东将军曹操府供事,不久又迁黄门侍郎,与荀彧和少府孔融侍讲宫中,为献帝所赏识,累迁秘书监、侍中等职。

  东汉末年,政归曹操,汉帝形同虚设。荀悦志在献替,而...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汉书》


      《汉书》,又名《前汉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世家为传,由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组成。自《汉书》以后,历代仿照它的体例,相继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出身于豪富兼外戚的家庭。父亲班彪,东汉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意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便"采前史遗事,旁贯异闻"(《后汉书&mi...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史记》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字子长,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谈崇尚道家,曾以黄老学说为主,写成《论六家要旨》,对儒、墨、名、法、阴阳、道等各家学说,...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据《汉书·艺文志》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由汉人戴圣传述,故又称《小戴礼记》,以区别于戴德所传的《大戴礼记》。《礼记》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这就是儒家重视礼的主要原因。

  《礼记》共20卷49篇,全书...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国语》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关于它的作者,历史上多有争议。唐宋以前,人们都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著。如西汉时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吴国的韦昭、唐朝的刘知几等都持此说。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可以得知《国语》的成书经过为:孔子作《春秋》后,左丘明为之作传,即《春秋左氏传》。后来,左丘明不幸失明,但他"雅思未尽",根据传注《春秋》时所剩材料,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编著了一本《国语》。故《国语》又被称为《春秋外传》,《春秋左氏传》被称为《春秋内传》。然而,唐宋以后很多学者对左丘明...

Read more

离别的*夜


    这些夜仿佛拥有轻灵的生命,它总是突如其来,来到我的心中,将我布置好的宁静、安详的卧室搅得乱七八糟。无论我以什么形式,也无法将它掩埋在记忆里。
    我始终无法摆脱那个痛苦的支点,想你成为这孤独的夜里我生命的全部。置身于无数梦里上演的情节,我恍惚而又真切地感到了一种灵魂被慢慢撕裂的痛苦。
    我尽力想使自己的目光变的淡然甚至悠然,心情变的平静而从容。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航海家,在黄昏中看着墙上的航海图一样。但思念异化了身边的一切。
  &nbs...

Read more

*谜*


    我只有拿出独步万里长城的勇气,才敢走几近你,以一朵水仙的姿势,淡雅地站着。
    没有你,生活是一口空空的箱子。无论我用什么也填补不了像水一样四处流动的空虚。
    缘分,是人们解释爱情最轻率、最朦胧也是最有诗意的概念。我努力想破译生活和你心中的密码,你却轻轻推开了我的手。“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你用一种随缘的洒脱,来让自己更恬静而美丽。于是,我独自起程了。在过去埋葬过前人的沙漠里,印上了自己的脚印。蓦然回首的时候,你在那里?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