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煜辉

近年来在《经济研究》、《比较》、《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等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报告论文多篇。经常为国内权威财经媒体《上证报》、《中证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撰写经济时评。主持和参与多项大型国家部委重点课题研究。曾组织开发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系统。

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家的逻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银行的坏账、政府的债务和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都会发生。

  因为从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分析,...

Read more

新兴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大于美债崩盘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实质是债务危机,之前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由负债推动的资产的繁荣。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的银行利用信贷证券化的衍生品建造了许多许多的房屋。许多地区的房屋总数远远高于当地家庭总数。许多美国低收入者被美国银行体系用零首付与“大礼包”的方式成为许多地区房屋的房主。由于他们最终无法偿还贷款,当利息优惠期过去之后,建立在这些基础资产之上的数百万亿结构化、衍生化的资产大厦便轰然倒下,剩下就是一片狼藉的债务。

  危机过后三年,全球总债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清理,而且依然在上升。以美国为例,2007年之后的三年中,私人部门的债务下降了...

Read more

治理地方债务 硬化预算约束是关键


  危机几何?暂无整体债务崩塌之虞

  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曾出现了好几个版本。

  2009年末,央行根据广义统计口径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总额约9.76万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约7.38万亿元。2011年6月1日央行发布的 《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介绍让市场吓了一跳——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而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来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到14.376万亿元。

  银监会也有一套统计口...

Read more

拆解美债泡沫炸弹必须削减福利开支


  美国债务上限并不是个新鲜议题。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为了拯救危机,美国先后三次密集地提高国债上限。如果美国不想让债务违约现在就出现,那只有继续提高债务上限,如果美国真的无法支付债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是震撼性的。国债评级遭贬,中长端利率飙升,市场会出现恐慌,这些市场信号会逼迫双方(白宫和国会)达成妥协。一切都会归于平静。

  奥巴马最近提出的减赤计划方向是加税,主要是增加富有阶层的税率,共和党则主张议削减福利开支。民主党与共和党对于平衡财政的方向各执一端,可以讲谁都没有错,但谁都不全对。

  从支出看,在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福利性开支(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

Read more

中国经济应“慢一点稳一点”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家的逻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银行的坏账、政府的债务和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都会发生。因为从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分析,中国的公...

Read more

中国经济应“慢一点稳一点”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家的逻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银行的坏账、政府的债务和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都会发生。因为从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分析,中国的公...

Read more

何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真意


  无疑,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已加紧了对日益膨胀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清剿”。

  今年以来,被银监会的日均贷存比考核和央行的量化紧缩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商业银行,只能借助于理财产品、票据和委托贷款等手段,银行“双重表外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存款“出逃”到理财,是负债方的表外化;银行大量代销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急剧放量,是资产方的“表外化”。 “双重表外”业务的扩张,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且表内表外没有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表内贷款如果出现损失,靠拨备冲,而表外贷款...

Read more

加息和抑制公共投资应是调控的现实路径


  中国经济下行已渐近明确,进入5月,先行指标PMI创出28个月的低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皆显疲态。“超调”之声顿起,市场很希望政策的“钟摆”效应再次出现,重心再次从“控通胀”转向“保增长”。

  需不需要放松,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作出判断。

  首先,货币环境是否真紧?

  1-5月信贷增速17.1%,比去年掉了1.6个百分点,但体系外融资增长非常猛,全社会融资总量并未出现收缩;货币量(M2)虽然从危机期间的超常水平 (2009年增长近28%)回落至现在...

Read more

扩张财政与收缩货币是不兼容的


  中国总想利用公共投资平滑经济下行的风险,宏观政策只能在夹缝中求解。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收缩的货币政策在政府主导货币创生的经济体中,注定是不兼容的。经济会陷入一种很“闷”的状态,这是股票市场最忌讳的,因为这样会使投资者预期变得很纠结,大跌只是情绪的宣泄。

  货币供给在两个圈上跳舞

  中国的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

  在笔者看来,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圈”:一个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叫“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其中最具特色的是...

Read more

抑通胀需约束公共投资扩张


  周其仁说过,中国的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我衍生了一下,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强有力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不要简单把土地出让视为地方政府的收入,因为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这个钱还是开发商从银行借出来的。政府事实上成为了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

  最近的10年,如果央行以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大手购汇,构成近年中国货币之水的源泉,那么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则高能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这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通胀压力不时相伴的货币基础。

  2009-2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