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曾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银行评级评优办公室主任、《新金融》期刊主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流程银行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货币超发非人民币贬值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举世瞩目,但中国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一些讨论甚至无视国际收支逆差研究汇率问题,并提出应对举措。无论是从国际收支和汇率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国际收支逆差和汇率贬值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加强。

  国际收支逆差和汇率贬值相互强化可能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风险源。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而应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国际收支逆差是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原因

  2001年之后,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增至524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近年来...

Read more

用市场的方式抵御汇率的风险


  从特朗普过渡政府的构成上看,经济意图很明显。有些人本来就是经济界的巨头,他们将更加精于计算。未来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是贸易,第二是投资。

  总的来说,2017年人民币还是会有贬值压力,一方面是美元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汇率更重要的还是看我们自身因素,中国经济基本面增速是否能保持平稳。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GDP增速太低,关键是大家担心会继续有下行,对未来的投资前景信心不足。如果2017年GDP增长能保持平稳,在波动中总体维持区间增速。应该就有助于汇率的稳定。另外,汇率是价格的反应,价格是取决于供求关系。从银行的结售汇来看,现在是净售汇,也就是市场外汇需求比较强烈。如...

Read more

八大预判透视2017年经济形势


   2017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逆全球化潮流涌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物价水平温和上涨,通胀水平整体上台阶。房地产市场抑泡沫主题明确,开发投资面临压力。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波动幅度扩大。信贷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政策基调以“稳”为主,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表1表1

  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美联储步入加息轨道。美国核心CPI已经高于2%,失业率持续低于5%,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满足了美联储加息通道条件,2017年可能多次加息,下半年不排除美元指数...

Read more

住房信贷政策应该“爱憎分明”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房地产行业比较明确的任务是去库存,同时要求抑制房地产泡沫。众所周知,2016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局部房价存在泡沫似乎已成共识。有人认为抑制泡沫就必须去杠杆。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杠杆到底是高还是低,需要认真剖析。

  所谓杠杆实际上揭示的是经济主体的净债务状况,净债务过高的杠杆就高。通常讨论这个问题所针对的主要不是行业,而是经济主体。按照大类来划分,一类是政府部门,二类是企业部门,三类是居民部门。目前的共识认为,政府部门总的来说杠杆率不高,尤其中央政府债务状况较好,地方政府则稍差一点。这两年实施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还本...

Read more

汇率是民间投资急剧回落的重要推手


  今天我的主题是“L型增长的动力与压力”。所谓L型经济运行或者增长,是今年以来媒体比较关注、学术界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它想表达的是经济增长可能不一定会持续是一个自由落体的态势,而是有可能在走出拐点之后,形成一个在一定增长水平上平稳运行或波动运行的态势,这样一个表达方式可能会更加方便我们理解未来的经济运行。

  我4月18日在《经济观察报》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有点犹豫,觉得中国最近这两年有可能会走出L型增长的拐点。今年以来,数据在最近这三个季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三季度末的数据,我们看到有比较大面积的数据有好转,似乎正在运行所谓L型的拐点。

  三个角度看经济...

Read more

如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面临真正通胀


  自2015年6月以来,信贷增速已升至15%左右,同时M1增速也持续走高,2016年3月达22%。市场普遍认为,信贷超预期投放是年初M1增速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原因,而资本市场动荡后货币投放扩大的所谓溢出效应也颇为引人关注。然而,统计数字反映的信贷增速并非真实的信贷增长,加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因素,实际信贷增速应该更高。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已然不低,信贷增速过快势必增加企业债务杠杆压力。在当前市场信贷需求明显回升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有必要警惕实际信贷增速过快和企业债务杠杆“不降反升”的风险隐患。

  存量债务置换条件下信贷增速隐性加快

  为防...

Read more

汇率基本稳定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


  2016年伊始,中国汇市、股市同时出现剧烈震荡,令人瞩目。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以及对汇率干预合理性的讨论。人民币贬值预期骤升是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资本和金融账户阶段性逆差以及投机猖獗等内外部、短中长期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当下,应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尤其是要警惕各个金融市场相互传染和相互促进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和规避系统性风险方面,作为人民币资产价值重要标志的人民币汇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

  一、金融风险增大形势下汇率稳定至关重要

  2016年伊始的市场动荡给市场敲响了警钟,今年境内外...

Read more

人民币国际化渐入深水区


经过五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据央行统计,到2014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经超过了4.8万亿,而2009年只有不到36亿元。SWIFT的报告显示,20147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57%,人民币在使用最多的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七位。

 

五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开了坚实步伐。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究竟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或状态?未来需要进一步朝哪些方向发展和实施突破?未来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

Read more

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


  连平/唐建伟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仍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放缓趋势,且降幅有所扩大。应该说,内外需求不振及融资支持减弱是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运行季节性因素作用减弱,并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宏观数据会有所改善,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必要警惕经济运行中的通缩、资本外逃和债务违约等三大风险,防止三者发生共振,从而对经济产生太大负面冲击。

  经济运行出现积极信号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延续放缓态势,但经济运行的一些积极信号已经开始出现:一是3月份部分宏观数据已经有所改善。如3月份当月消费增速为12.2%,相比前两个月的12%已经开...

Read more

人民币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


  鉴于当下我国国际收支存在较大顺差,但会逐步趋于改善,未来三、五年人民币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在双向波动、弹性增大和基本稳定中对美元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大。

  当下,我国经济增速已持续徘徊在政策下限的边缘,稳增长已然成为短期调控政策的核心与关键。在以财政和投资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的稳增长举措实施的情况下,还需要相关的政策加以配合,至少不应再出现新的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而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可能会抬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加资产价格下跌压力和资本外逃压力、加重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显然不利于稳增长。为了保持中国自身经济的平稳增长,人民币汇率也有必要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双向波动,保持基本稳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