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玉坤

胡玉坤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学者(2013-2014年),兼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兼职副教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担任过若干国际发展机构的社会性别咨询专家或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性别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殖健康;农村妇女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等。主要专著和译著有:《人口、健康与发展:全球化视阈与本土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社会性别与生态文明》(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60年的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中国北方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及《生育健康研究与促进》(合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等。

进入国际发展议程前沿的青年--——概念、多元政策议题与优先关注目标


 
进入国际发展议程前沿的青年
——概念、多元政策议题与优先关注目标
              
胡玉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以往数十年,伴随当代青年发展问题的逐渐凸显和日益复杂化,国际发展议程中有关青年的政策议题和优先关...

Read more

公共卫生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因全球化进程引发或加速的宏观社会经济变迁,其中包括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迁徙、贫富两极分化、环境退化乃至全球气候变暖等等,无一不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地球村”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也无可规避地制造、催生并加剧了大量公共卫生问题,并戏剧性地改变了全球疾病谱。当前,无论是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抑或对大众健康的其它威胁,正逐渐变为越来越复杂化且多样化的全球性挑战。
全世界正面临日趋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在20世纪,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发明和普遍使用,加之其他公共卫生干预的实施等,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负担业已大为降...

Read more

中国性健康教育须与时代同步


  

        中国的学校性健康教育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艾滋病时疫的来袭和蔓延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自那时以来,性教育干预不仅在各级校园延伸、拓展并进而遍地开花,而且也在城市校外青年尤其是脆弱人群中播下了种子[①]。历史翻过了20多个年头,性教育辩论的聚焦已由提供与否转为提供什么以及如何提供等议题。尽管这些年迈出的步子令人鼓舞,但迄今为止无论政策抑或实践莫不差强人意,系统化性教育体系的匮缺毋庸置疑致使中国性健康教育远远滞后于中国青年尤其是少男少女多样化的复杂需求。

  伴随改革与开放的双重变奏...

Read more

风雨兼程的艰难探索——促进中国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干预


  风雨兼程的艰难探索

  ——促进中国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干预①

                             

  胡玉坤、刘爽

  

  摘要: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与改革开放相伴生并逐渐浮出水面的中国青年性与生殖健康危机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中国政...

Read more

理解青年亚文化是有效赋权年轻人的关键


 

  时代不同了,“80后”和“90后”中国青年不单在兴趣爱好、娱乐休闲及生活方式方面与其父母一代迥然有别,新生代青年在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及情感表达等精神层面上亦与后者大异其趣。在全球化时代生成的青年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甚至有悖于社会的主流文化,这在世界各地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不管成年人是否接受,青少年和青年人有自己偏好的音乐、电视、电影、时尚。一些人对歌星、影星、球星等偶像的追捧、膜拜甚至到了成年人难以理喻的境地。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青年性文化...

Read more

性与生殖健康的青年友好服务--——国际理念与中国探索


  

       青年友好服务(youth-friendly services)和青少年友好服务(adolescent friendly services),皆可称为“亲青”服务,是新近十多年国际上逐渐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一种创新性的医疗保健干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计生联盟(IPPF)、Pathfinder International、Engender Health及FHI等知名国际健康机构先后都提出过青少年或青年友好服务的框架。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青少年友好服务特征主要包括以下11个...

Read more

投资于中国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全球化时代的政策抉择


 
跨入21世纪以来,投资于青年人的性与生殖健康日益成为一种国际共识和国际行动的一个优先领域。早在1994年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2015年之前确保所有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普遍享有生殖健康就被确立为一个主要愿景。这一里程碑般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还破天荒第一次把青少年和青年[①]的生殖健康与权利当作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并且明确了该群体有获得性与生殖健康信息、教育和服务的需求与权利[②]。联合国2005年召集的世界峰会进而将“2015年之前普及生殖保健”确立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的一个具体目标。青年人的性与生殖健康被视为关乎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

Read more

守望农田的娘子军


 
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农村妇女劳动就业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除了生存需要而外,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全球化大潮中,乡村妇女就业的政治性渐趋弱化,经济功能不断凸显。“男工女耕”逐渐演变为乡村性别劳动分工的主要格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长期凝固化的男耕主导模式。
伴随青壮年男性大规模就地转移或外出打工,乡村农耕主体的女性化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较之男性,更多已婚妇女滞留乡野守望农田。在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城乡二元体制之下,不公平的制度歧视与性别歧视互为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