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石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

从傍“洋品牌”说起


  笔者刚刚从中国种业的主产地甘肃省考察归来,看到许多国外的种业公司(特别是蔬菜、花卉、瓜果等产业)委托中国的公司进行种子生产,检验合格后贴上“洋品牌”出口国外。这与广东、江浙等地流行多年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颇为相似。这些在甘肃按照国外标准生产的外方的产品一般会有10-25%返销中国市场,如果按照现行社会流行的标准衡量,这些公司大概都摆脱不了“造假”的干系。但是中国的菜农和消费者很买账,只要产品好,质量高,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的产地是哪里并不重要。

  现在,国内一些...

Read more

伤农的“菜篮子工程”可以休矣


  “菜贱伤农”的现象在前一阶段普遍存在。对此,社会各界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笔者认为,全国各地的“菜篮子工程”是诱发“菜贱伤农”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菜篮子工程”,是指各地政府利用手中的行政和社会资源,鼓励菜农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城镇需求。蔬菜是保鲜性很差的产品,生产出来必须及时销售,否则便失去了市场价值,这必然造成“菜贱伤农”。各地政府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一项政绩来抓,纷纷上马和扩大规模;而与此同时,各地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量在一定...

Read more

我们愧对农民大伯


先讲一个故事。

 

我生活在一个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多子多福。大伯老实巴交,在爷爷的安排下留在农村务农,他没有上过几天学,没有多少奢望也没有抱怨,他终年辛苦劳作,要提供足够的“平价粮食”供养上学和襁褓中的叔叔姑姑们;二叔也很勤勉,中学毕业后到县城里当了工人,挣的工资虽然不太高,但是有保障,还有福利和劳保,日子也算小康,也没有大伯日晒雨淋的辛劳,曾经也很被村子里的乡亲们羡慕;三叔很机灵,他赶上了改革开放,大学毕业后到省城做了房地产生意,挣了大钱;四叔更是了得,他从小聪明过人,是县里的状元,他不但上了名牌大学拿了博士学位,还留了洋,最后回到了京城,做起了金融投资,在商圈呼风唤雨…...

Read more

“保障供给”造成粮价低迷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一贯方针,它稳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也为中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无疑也是十分正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固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保障供给”原则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中的延续,也必然会造成市场经济中不平衡的现象,也引发一些我们认识上的纠结不清。

  “保障供给”是计划经济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但是,“保障供给”在经济上隐含的一个意义就是“不计成本”、&ldquo...

Read more

商业化育种及其效率


  目前国内科研育种体制不完善,科研院所的育种项目之间和科研院所内部的各个育种人之间基本上没有合作,各自为战。他们之间信息不交流,育种资源不共享,因而带来的是社会公共资源支持的科研育种项目重复建设和浪费严重,科研效率低下。我国各种农作物育种专业人员大约一万人,远远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育种队伍,但是效率和效益实在不高

  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率的科研体系应该是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商业化(或工厂化)科研育种体系,以本人对于科研战略和科研管理的理解,以及参考国外成功的公司的经验,商业化育种体系应该具备下列特点:

  第一,  科研与育种项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Read more

请尊重知识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叫做“博士后和民工最本质的区别”。故事是:“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的事情发生。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不过同样的是,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民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给老子滚蛋。&rdquo...

Read more

种业改革 势在必行


  看到国内有农业经济的专家质疑此次种业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的方向,本人就近些年的观察与经验略作阐述,与之商榷。

  一,种业改革的必要性

  全球过去数千年来的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改良的历史,过去近百年的种业产业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他们都是以农作物种类和地域为主导的,分工明确而单一,地域集中和固定,绝少有跨地域的企业,也根本不存在“跨国”种子企业。在全球传统种业中最强的美国先锋公司,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建立国际业务,直至数年前其国际业务仅占其全球业务的大约四分之一;孟山都公司和先正达公司是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涉足种子业务的,所谓“跨国种...

Read more

世界粮食投机与社会恐慌


此文根据在本人在今年3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法语国家关于新千年世界粮食安全的地缘政治观”国际研讨会上的即席发言整理。

 

粮食供需关系的平衡和充分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为此,世界各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现代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尽可能利用本国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国内粮食生产的条件,以满足民生消费的需求。

 

各个国家内部和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于粮食供需关系的基本面所决定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粮食供需达到平衡,价格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民生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通...

Read more

中国农民没有得到平等地位


  在今年三月月和四月,在上海和北京分别举行的农业与生物技术的国际研讨会上,博主做了“建立合理农产品价格机制,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报告。上月发的博文“‘行业公平系数’与社会公平”、本篇博文和接下来准备写的几篇都是根据那份报告的内容整理的。

  近来,全国各地的菜价下跌得厉害,山东的菜农自杀了。由于媒体和网络信息的传播,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和专家们在分析其中的原因的时候,总结了以下几条:

  1)菜农信息不畅,气候异常,南北菜农收获时间撞车,供大于求引起菜价大跌;

  2)...

Read more

种业改革的核心


  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国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即将出台的“中国种业发展规划纲要”,将是有史以来关于中国种业发展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它们与1999年出台的“种子法”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对因而得到了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和欢迎。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种业新政出台 的背景及其宗旨,来评估一下这一改革的意义所在。

  从1996年孟山都公司在美国首先推出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获得成功之后,开始掀起了种业全球并购和扩张的风潮。在从1998年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全球的种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产业迅速集中,逐步形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