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侯会

科研教育工作者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

 

西门庆是山东清河县的商人,他几乎垄断了这个运河城镇全部的药材与纺织品销售,此外还经营着典当行,发放高利贷,并参与官盐买卖,获取了商业发展的关键资金。

刚出场的西门庆,不过是个“破落户财主”,全部商业资产只是“就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但因他“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排行第一,人都叫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第二回)。他与官府的关系,对他的日后发迹至关重要。以后他又巴结朝中权要蔡京,当上了“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山东等处提刑所理刑”(第三十回),日后又升了正千户...

Read more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


西门庆是商人兼官吏,借助手中权势及官场关系索贿受贿,是其收入来源之一。

其实早在做提刑官之前,“结交官吏”“说事过钱”已是西门庆驾轻就熟的获利手段。小说第二十五回,扬州盐商王四峰因事入狱,得知西门庆神通广大,向他求助,许以白银两千两。西门庆派人到京城向蔡京说人情,王四峰因此获释。刨去跑关系的使费,西门庆至少获利一千两,相当于现在二十万元。

做官之后,权力在握,不必假手他人即可决人生死,得钱也就更容易了。这里可举苗青一案为例。

扬州广陵城的员外苗天秀载着一船货物,带着仆人苗青、安童外出经商,途中苗青勾结船家,害死主人,将船上财货据为己有,拿到临清发卖。事发后,苗青遭官府缉拿,急忙托人走西门...

Read more

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


 

    西门庆能在商业经营中获取巨额利润,一来是资本雄厚、巧于算计,二来也离不开违法、半违法手段的使用。

    这里不能不说说盐引获利的事。小说第四十八回,来保从京城回来,带回蔡京向朝廷新奏七件事的邸报(即有关朝廷所发信息的抄本)。其中第三件是关于改革盐政的建议,来保对此解释说:

 

    太师老爷新近条陈了七件事,旨意已是准行。如今老爷亲家、户部侍郎韩爷题准事例,在陕西等三边开引种盐,各府州郡县,设立义仓,官粜粮米。令民间上上之户,赴仓上米,讨仓钞,派给盐引支盐。旧仓钞...

Read more

“小气”的西门庆:西门庆如何花钱之一


     西门庆一生赚钱无数,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小小的药铺老板,成长为山东数一数二的大财主,家中“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如此多的金钱,西门庆又是怎样花销、享用的呢?

    头一项花销,是维持家庭颇为奢侈的日常生活。媒婆文嫂曾在林太太面前吹嘘西门庆生活豪奢,用“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来形容。的确,在一般百姓看来,西门庆家天天在过节。

    在前面第一辑,我们对西门庆家的餐桌作了介绍,这里再举一个小例子。腊八那天早上,西门庆约应伯爵同去尚推官家送殡。行前,先喝粥:

...

Read more

“大方”的西门庆:西门庆如何花钱之二


 

    在对待花钱的问题上,西门庆是个“分裂人”。有时候,他小气得要命,为家人买金华酒等琐事,反复叨念、不厌其烦;还特意赊了便宜的酒,以杜绝饮酒上的奢侈浪费。但有些时刻,他又一掷千金、慷慨大方,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

    中国传统文化重农轻商,商人的形象历来不好。“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爱财如命”,成为商人洗刷不去的面上黥文。在宋元话本中,商人形象十个有九个是守财奴、吝啬鬼。《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刻画的京城开质库(当铺)的张员外,就是彼时商人的一个标本:

 

  &nbs...

Read more

出了一本书:《水浒西游探源》


 

 

     教了大半辈子书,临退休出了本论文集,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书名是《水浒西游探源——与德堂古典小说研究丛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5月),其中的主要文章,都是讨论《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故书名如此。其实也还有研究其他作品的文章,如《南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很难在书名中一一列举,就让《水浒传》《西游记》作代表吧。

     《水浒传》的最早刊本是万历年间杭州容与堂本,《西游记》的最早刊本是万历年间金陵世...

Read more

《50天世界文学跟我读》之第十一天(上)


 

第十一天(7月22日)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上

 

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

    沛沛和源源早早吃罢晚饭,等在大槐树下。爷爷来时,一杯茶水已经沏好。

    “昨天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有可能出自马洛之手,那只是个别学者的推测之词。莎士比亚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有一幅莎翁的画像流传至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上唇留着短髭,头发向后披着,前额显得格外宽大——多少人间悲喜剧,就是从这个脑瓜儿里酝酿产生的呢。

 

 

图11-1:莎士比亚铜像

 

  &nbs...

Read more

难忘傅老师


难忘傅老师

 

东城的玉河公园落成了。开春后,什刹海的碧水沿着新开掘的河道向东南流淌,两岸粉墙绿柳、石桥琐窗,那是都市中的别样风景。

其实这里早先是御河河道,公园再向南,在原河道的拐弯处,还曾架着一座木桥,人称东板桥。过桥向右一拐,就是东板桥小学了。只是五十多年前我进小学读书时,这里的河道刚被填平,桥也拆了,只有校名未改。

东板桥小学很小,前后三个院落,大概是从一所大宅院中隔出来的;中院、里院还保持着四合院的格局。一共七八间教室,学生最多时十几个班,低年级是“二部制”(即只上半天课,两个班轮流使用教室)。不过从校长、主任,到老师、工友,大家齐心协力、十分敬业,学校工作...

Read more

《水浒》中的坏女人为啥姓潘:源于杨家将故事的影响


 

 

《水浒》中的坏女人为啥姓潘:源于杨家将故事的影响

 

上网看到这样的题目:“周汝昌答为什么水浒中两个坏女人都姓潘”。点开看时,原来是周汝老某次演讲时的答问。有听众问及此时,周汝老答曰:“岂止是都姓潘,《水浒》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好女人。……阎婆惜是好女人吗?她用不着姓潘,她姓阎。所以根本问题不在姓不姓潘,而在《水浒传》这个作者对当时的女性有偏见。”周汝老的结论没错,不过他转移了话题,到底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其实对这个问题,在下倒是有一点浅见,也曾在一本著作中提过,只是未著专文。

我们都知道,水浒故事最早以评书(当时叫“说话”)形式在民间流传,是...

Read more

鲁智深的“前身”:一个和尚、一位皇帝


 

前一篇博文说到,《水浒》中的杨志自称杨家将后代,而书中的坏女人多姓潘,这都是受杨家将故事影响的结果。其实《水浒》中还有一位好汉也与杨家将有关,就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是和尚中的“异数”:他身在佛门,却不念经、不礼佛,照样吃酒啖膻,动不动就抡胳膊动粗,哪里有佛门弟子的样子?然而这样的和尚在杨家将故事中也有一位,就是五郎杨延德。

历史上的老将杨业真的有七个儿子,依次是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延玉。这与小说中的名字多半不同。如五郎“延贵”,到小说里改称“延德”。幽州大战时,宋军大败,五郎延德独自杀出重围,忽然想到五台山的智聪禅师曾赠他一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