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明

.

魏晋清谈是祸国殃民么?


  清谈,要给它一个大白话的解释:清心寡欲地谈天?显然不是。应该是清高地谈论。谈论什么?听起来确实很清高: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这么深奥,比现在国际大学辩论会讨论一个“不立不破还是不破不立”哲学多了,不愧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最爱。可是,那时东晋连皇帝带士大夫被赶到江南,北方少数民族攻城掠地,互相比着谁成立的国家多,哪家出的皇帝多。汉人疆土也就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分之一,这帮精英,不研究打仗农业,天天搞辩论会算什么呢?

 

  延续到现在,也有对知识分子的同样微词。学院派出来的,一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势磅礴、情绪激昂,一个演讲,能把全...

Read more

不是浪子,怎么对抗狼子?


  阮籍,依现在来看,就是个标准浪子。邻居家美少妇开个酒家,他颠颠儿地跑过去喝酒,结果没刘伶那酒量,晚上不到就醉趴下了。醉了怎么办?几个好友抬回自己睡觉?那算什么浪子。直接就睡人美少妇商住两用的酒铺里了。母亲故去,他“食肥豚饮美酒”。朋友裴楷来悼念一下伯母,阮籍不做礼数,爱答不理。庄子丧母,敲锣唱歌,是替母亲高兴,形体变元气,自然之理,何悲之有。阮籍似乎更嚣张:不关我事,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

 

  有人说了,所谓魏晋名士,都是这么一群没心没肺的浪子,老蔡你九朝会是中式文化,干嘛非想往他们的生活方式呢?也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啊,我们要以骄奢淫逸为耻。

 

  说...

Read more

老蔡微博送室内设计圣经


  10本 Andrew Martin 2010年年鉴。



  11月23日(周二)起,老蔡的微博(http://t.sina.com.cn/caiming 每日上午发一条以标签:#Andrew Martin# 开头的微博,第十位转载这条微博,而且@三个好友的博友得年鉴一本。连续10天,每天送一本。同一用户不可重复获得。

 

  今年第一次用微博直播了AM颁奖礼,送书也用微博。对设计师来说,AM是这个地球上室内设计的最高奖之一,这本年鉴则被称为圣经。很多有深度的案例集,时效性说不上太强,经常是“近几年”的经典作品。因为编者能力有限,又想省力,所以最好是全世界都说这真漂亮了...

Read more

没想过自杀的厨子不是好厨子?


  前几天去王府井希尔顿的秦唐吃饭,朋友一桌,我其实算看餐厅风格去的。九朝会大改呢,这边很温婉的中式设计和融合的时尚元素可以参考。一块儿吃的有很牛的美食家戴爱群,那肯定不能坐下老看装饰设计了,使劲吃吧。聊中餐(看这名字,秦唐,要是做一堆正经西餐出来那不是等着时空错乱么),聊饮食文化。发现中国现在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道德的情况,实在是各行各业很普遍的现象。我想设计师如此,结果厨师也这样。

 

  戴爱群说,他对饭菜要求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坚持食材鲜美,坚持技艺精湛;一个中心:待客以诚为中心。难么?有点儿。现在饭店是坚持食材便宜、回扣丰厚,坚持技艺花哨、能忽悠...

Read more

下一个三十年流行什么?


  流行趋势,流行什么颜色,流行什么风格,不好说的。一百个人一百种说法。聊些更基本层面的东西。

 

  《中国大趋势》这本书的作者,奈斯比,号称趋势大师,前阵子还来过中国宣传。人家研究趋势趋势确实有一套,他第一本书是80年代初写的,名字就是《大趋势》,没有前缀后缀。研究的是整个世界,重点就是西方,美国。然后过了几年,奈斯比很敏锐地嗅到风头有变化了,于是写了第二本书,叫《亚洲大趋势》。直到去年写了第三本,直接叫《中国大趋势》了。西方——亚洲——中国,这就是趋势。

 

  那具体到中国。中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半个甲子,至少在这块土地上是很有道理的。1949...

Read more

网络就是八卦准入文化靠边么?


  昨天过了一把直播瘾,10年Andrew Martin活动,微博从下午发到晚上,上台说话下台发博,顶着网友身份向嘉宾提问,不亦乐乎。效果如何?看跟谁比。在家居设计领域,Andrew Martin是全球第一品牌,我们也是第一次在业界用用微博直播的,行业领域,绝对反响热烈。当然,比娱乐明星刷个牙养只猫,还是要差很多。

 

Andrew Martin2010年获奖的中国设计师。左边那大屏就是微博直播,

我特地要了这张图,因为最下边一个是我提问的啊

 

  那设计、艺术,就不该与草根为伍么?网络就不能讨论审美么?就像以前讨论的,金庸小说就不该进课本么?儒释道的论调就不能...

Read more

学习苹果好品位


  最近把手机换成了IPHONE(发彩信有点儿慢),后备箱常备了IPAD,开始过苹果生活。用一阵,就发现很难离开这些东西了。它们将你的生活方式拉到一个层面,一个你自己怎么也不愿意再回头的层面。就像老祖宗第一次吃了烤熟的野兽肉后,就再也不想吃生肉一样(和咱们现在吃刺身不是一个概念)。

 

  乔布斯这么评价过微软:“微软公司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品位——他们完全没有品位,我指的不是小的方面,我指的是大的方面。他们无法想出原创的点子,也无法为产品注入文化气息。我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悲哀——我对他们的成功完全没有异议——我只是悲哀于他们造出的产品都是些三流货色。”

  ...

Read more

几亿人质的战争


 

  360和QQ这一出,我在商业领域下还没找到相应的前例。竞争无所不在,但两位加起来绑架几亿用户做人质干架这件事,还真没有过。非要对比,只能找《水浒传》:某位将领艺高胆大,可惜在朝廷当公务员,薪水拿着位置稳着,不来我梁山。怎么办?妻儿老小全都请上山来,用他名义再去城里放把火杀个狗官,将军你看,我们都是替天行道,朝廷昏庸你怎么能助纣为虐呢。宋江哥哥大礼陪个不是,您再亲手杀个官缴了投名状,赶紧上山做头领吧!

 

  说得好听,这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不好听,就是真流氓啊。

 

  所以我想这次很关键的一个信号,不是谁对谁错(我看微博上很多人说大流氓打小流...

Read more

品世博(7)·世博拐点


(此系列联名星际元会展·张昱共同发布)

 

  世博闭幕了,后世博生活正式开启。这不仅是一次巨型展会,也是一次全球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有位学者说,文化像水一样,没有比水力量更强的东西。水么,能冲堤,能净化,能稀释。文化碰撞让咱们这些人意识到了一些变化,这些是由世博而出现的拐点。我罗列几条,大家一起讨论。

 

  1 公德的拐点

 

  据说从世博开始到闭幕,上海穿睡衣上街的少了。可信度多少?我个人觉得靠谱。因为从奥运开始到结束,北京光膀子上街的也少了。排队问题一开始是最大的话题,很多人干脆认为这也是城市国家特色,无可避免。但到最后,秩序也逐渐井然了。博...

Read more

设计与应用,谁是鸡谁是蛋?


  实干家与艺术家在设计中的关系,很难一语道明。一般我们的印象中,先是有了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技术,再出现将这项技术美型化时尚化艺术化的设计构型。但其实,一个天才的构想戳在这儿,惊世骇俗和颠覆人类思维的构型,能让理性思维惯了的人们产生灵魂升天的错觉,刺激他构思另一种实用的可能。

 

  拿太阳能建筑来说,实用的意味本身是很重的,已经到了拯救地球这个级别。从应用出发,大家开始搭板,各种各样的板子。房顶搭,窗户上搭,门口搭。头顶旋转风车上搭。这些板有硅太阳能板的,有金属塔模块的,这些是太阳能专家们的领域。
 

  不过设计师的天赋也不遑多让。关于用什么样形状的东西可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