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学安

黄学安获奖作品欣赏(3)
黄学安获奖作品欣赏(3)
获奖作品一:
此作品分别荣获-
(1)2008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
(2)中国地市报第23届新闻奖二等奖
走出国门创造跨国财富
——广西龙州甘蔗产业跨国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黄学安
广西龙州县近年来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探索甘蔗生产的新路子,做大做强蔗糖产业——利用越南下琅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种上龙州良种甘蔗;龙州县向越南提供相应的生...
“帮助我们企业培训职工是雪中送炭”-系列报道之三
“帮助我们企业培训职工是雪中送炭”
――市总工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黄学安
“市总工会深入我们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我们企业出谋划策,帮助我们企业培训职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于我们遭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市总工会主席最近在深入新锰集团进行工作调研时,一位企业负责人发出肺腑之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生产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正确引导企业回避风险,走出经济危机谷底,这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
走农民工特色培训新路-系列报道之二
走农民工特色培训新路
——市总工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 本报记者 黄学安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海啸冲击波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潮已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何搞好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工作,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作为企业职工“娘家”的工会组织,搞好农民工培训,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让他们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已成为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市总工会以政治大局为重,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自治区提出的“...
架起农民工就业金桥-系列报道之一
架 起 农 民 工 就 业 金 桥
——市总工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 本报记者 黄学安
历史在跨越,社会在发展,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且被一些人视为“草根”农民的贫困山区富余劳力,他们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依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这一历史性的大好机遇,走出农村,来到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务工,从事二、三产业,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流,成为“离土不离乡”...
践行科学发展观 走边陲城市工会的农民工特色培训就业路子
践行科学发展观 走边陲城市工会的农民工特色培训就业路子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再就业问题。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对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就业技能。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对农民工问题也作出了批示:“要把发展经济与...
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通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绿色通道
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通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绿色通道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再就业问题。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对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就业技能。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对农民工问题也作出了批示:“要把发展经济与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有机结合起...
红砖生产不用火烧 高新科技环保节能
红砖生产不用火烧 高新科技环保节能
我国第一个固化免烧红砖生产项目在崇左开工
本报崇左讯(记者黄学安)由广西金鸿泰农业高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广西永固砖业有限公司共同引进国家“863” 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固化免烧红砖生产线、总投资6000万元的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于6月3日在广西崇左市工业园区开工建设。红砖生产不用火烧,生产过程环保、节能、低成本,打破了多少年来红砖生产窑炉火烧的传统,红砖生产实现了革命性的历史性突破,这一高新专利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
该生产项目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废渣土和工业、建筑废渣作...
一份内参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一份内参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本报记者 黄学安
谁也没有想到,家境贫寒的贫困山区女孩韦丹凤,在辍学打工的路上得到命运之神的恩赐,她的“我想读书”的呐喊,引起社会强烈的共鸣。这位16岁的花季少女的处境通过新华社的一份内参,引起中宣部、团中央和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团区委领导的关注,一时成为热点人物。广州、南宁、沈阳等地的热心人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因贫困辍学的女孩,实现了她的复学梦。
内参惊动中宣部
7月下旬,新华社两位女记者写了一篇题为《200元学费让三好学生辍学》的文章,并在新华社内参发表。
31岁丈夫与76岁妻子的情和爱
31岁丈夫与76岁妻子的情和爱
□本报记者 黄学安
7年前,家境贫寒、时年24岁的山仔——都安县保安乡古良村上明屯瑶族青年韦桂祥没想到碰上了自己今生从未企望过的“桃花运”,与时年68岁的邻乡——东亩乡三团村弄别屯花甲老妇蓝秀莲相识不久便闪电般地结成伉俪,走进了爱的殿堂。当这对新人从乡民政领到那本大红的结婚证书时,在当地曾引起人们哗然一时。
7年后的今天,这对蜗居僻壤的忘年夫妻婚姻状况如何?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记者带着许多疑问,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