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何时诞生?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几十年前就说过,“我期待像《资本论》一样伟大的的《知识论》”。他渴望尽早产生一个结构完整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经济学说。但他知道现在(20世纪中期)根本不可能。“我们迄今还不十分清楚,知识是怎样作为经济资源发生作用的。我们只能说,我们需要这种理论,但它完全不同于所有现存的经济理论,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
德鲁克谈到了有关“传统”经济学的根本困难:一、传统经济学家的基本假定之一是,“完...
作者文章归档:林永青
《知识论》何时诞生?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几十年前就说过,“我期待像《资本论》一样伟大的的《知识论》”。他渴望尽早产生一个结构完整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经济学说。但他知道现在(20世纪中期)根本不可能。“我们迄今还不十分清楚,知识是怎样作为经济资源发生作用的。我们只能说,我们需要这种理论,但它完全不同于所有现存的经济理论,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
德鲁克谈到了有关“传统”经济学的根本困难:一、传统经济学家的基本假定之一是,“完...
(一)大规模协作的新经济
“今天的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如何庞大,无论其全球化的程度如何之高,都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更快更大的创新。和消费者的协作,和供应商及商业伙伴的协作,以及在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协作都变得至关重要。《维基经济学》指出了历史的下一步:企业必将面向全世界,拥抱大规模协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A.G.拉夫利,宝洁公司CEO
著名新经济作家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的新作《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中文版已经面市,价值中国网也应邀为本书中文版,题写了推荐...
这是艾本斯坦的新作。他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而我认为此书更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他的观点针对于美国社会如此,中国社会亦然。我坚持一个观点,虽然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人性中相同的部分,远远多于不同的部分。
艾氏认为,“像宗教一样,势利是靠着希望和恐惧来起作用的”。势利者希望自己能够稳定地站在他认为是最有成就、最精致、最流行的一群人当中。势利者期待的结果,总是和他实际应得的结果不同。他相信这个不同是因为社会地位的缘故。从事实上看,这也不全错。
决定社会地位的因素也在不断改变之中,出身高贵,或者说你有个好祖宗,可以让你变得与众不同。获得德行或无...
9月20日,作为对话嘉宾,我和现年75岁的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组织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能够和世界级的管理大师面对面,真是备感荣幸!对话的主题,在个人与组织的新型关系、虚拟组织、全球化环境下的个人社会形态等话题下展开。然而,我们谈得更多的话题,是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国内外不少媒体都认为,汉迪是迄今在世的最知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的工作形态”等新观念闻名于世。然而,我却发现他本人却更愿意认可自己是一位“社会哲学家”。汉迪说...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范围讨论最多的经济现象,人们不难发现,2006年有点知识的网民都在谈论《世界是平的》。全球化早就成为一个海量信息的词汇——在Google上做一个简单的搜索可以发现,“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Global”的关键字词条数目分别为3百万、3千2百万、9亿1千万。全球化既是鸡又是蛋,它被新技术驱动,又驱动着新技术,使经济日益全球化。同时,全球化并非仅仅是经济问题,全球化是人类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最大问题的综合作用的现象。如果说人类以往的历史中...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
对于知识论及知识经济的思考,最著名和最深入的当属这三位20世纪的思想家:作为经济学家的哈耶克、作为管理学家的德鲁克、和作为科学哲学家的波普尔。
以德鲁克的研究为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德鲁克就开始深入思考有关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问题。他敏锐地预见到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走向知识社会。在《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一文中,精辟地论述到,从1750年到1990年,知识意义发生了三次改变,第一次转变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知识被应用于工具、过程和产品;第二次是发生在生产力革命,知识被应用于人的劳动;第三次是发生在管理革命,知识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被应用于知识。换句话说,&...
唐·塔斯考特预言道:“在旧经济中,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而在新经济中,顾客被卷入实际生产过程,每位顾客将参与创造和发送信息而成为生产者。”
(《数字化经济》,1999年)。
而且,近年来,不少新经济的未来学者们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汇“产消者”
(“Prosumer”, Producer-Consumer),意在强调生产者和消费者融合的大趋势。
生产和消费如何融合?通过信息化工具,消费者更多地参与产品生产的售后意见和服务反馈、体验反馈。而生产者则更多地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实施产品改进、...
著名新经济作家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十年前一本《数字化经济》(《The Digital Economy》),预言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成为和尼格罗庞蒂等人齐名的新经济预言家。(参阅:《新经济“新”在哪里?》,林永青,2007年4月) 又是这位唐先生,在考查了这两年Web2.0的潮流、现象之后,新近又写了一本《Wikinomics》。(面向网友,开放的、持续编写中的该书网站:http://www.wikinomics.com)
上个月,我在硅谷中心的斯坦福大学的书店里,找到了这本又成为了畅销书的新经济著作。该书的副标题是:大规模协作...
昨天是“五四运动”88周年的纪念日,然而各个媒体,也不见有相关的报道、回顾。我想,囿于市场经济中的人们早都已经忘却了这个启蒙运动了。现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所谓“五四青年”也都是“小资青年”了。不过,我个人以为,“忘却”可能是一件好事!——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里,努力摆脱以往长期政治斗争的阴影,这真是一件好事。《在中国的阴影下:美国企业家精神的危机》新书作者Reed Hundt不无调侃地写道,“邓小平先生成功地将中国社会的精英们的多余的精力,...
关于新经济的谈话之一:新经济“新”在哪里?
作为帅哥总统克林顿的搭档,美国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却被公众认为是一个乏味的人,因此多年前在同出身总统世家的小布什的竞选对抗中落败。然而,戈尔却是一个对新经济异常热衷的国家元首。1999~2000年间,美国政府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浮现中的数字经济》(Emerging Digital Economy)等有关新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纲领性政府文件,都在戈尔的主持下进行。同时,他也创造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