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今日世界经济大势,可以发现三件怪异的事情。
其一、负债累累的发达国家,轻而易举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创造其他金融资产,发展中国家则不断增加购买这些每时每刻都在贬值的金融资产,心甘情愿或迫不得已地为发达国家的各种债务融资。发达国际掌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像能够吞噬一切、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一样,无情地吞噬着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累积的储蓄。
其二、贵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债权国、累积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之泱泱大国,其主权信用评级却低于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低于早已日落西山的不列颠帝国;其所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投票权份额,甚至低于一些欧洲小国;堂堂世界第二大经...
作者文章归档:向松祚

欧元的传奇仍将继续
——戴维。马什《欧元的故事》中文版译者序
2010年3月1日,我到法兰克福参加货币金融官方论坛(OMFIF)和德国联邦银行(Bundesbank)联合举办的国际货币会议。戴维是会议的倡议者和主持者,他的幽默风趣给所有与会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看得出,他对德国和欧洲理解非常深入,结交的朋友遍及欧洲政商学三界。会议结束之时,戴维送我一本他2009年出版的新书《欧元—新国际货币之政治历史》(中译本名称改为《欧元的故事》),并且告诉我,说经过外管局魏本华局长牵线搭桥,机械工业出版社准备出版《欧元的故事》中文版。
从法兰克福到北京的飞机...
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扰攘不宁?(之三)
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扰攘不宁?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风险和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利益
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现实就是全球化,世界各国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之相互融合和影响日益密切。全球货币、金融、贸易、投资体系早已复杂地交织到一起。全球化收益伴随着全球化风险。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和货币风险,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威胁之一。
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08年的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2009-10年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货币金融危机的基本规律:
第一个规律:“危机无国界”...
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扰攘不宁(之二)?
---中国正在陷入“贫困性增长”
霸权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
全球金融海啸三年来,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发展中国家率先进入复苏轨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总体缓慢而乏力;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与此同时,自1990至2010年的20年间,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GDP计算,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4%上升到7.77%;印度从3%上升到5%。相应地,美国从23%下降到20%;欧洲从27%...
伯南克“处女秀”具有里程牌意义
美国华盛顿时间4月27日下午3:15(北京时间4月28日凌晨3:15),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举行公开记者会。这是美联储1913年创立以来第一次记者招待会,是美联储主席首次直接面对记者发问的“处女秀”。
美联储持续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和伯南克的记者会,早就吸引全球经济金融界普遍的高度关注,充分说明全球“准中央银行”的一举一动对世界经济金融之影响是多么举足轻重!
会议之后发表的政策声明惜字如金,伯南克记者会的回答字斟句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将伯南克释放的信息概括为10大要点:
(1)  ...
小小寰球,奈何如此扰攘不宁?(之一)
小小寰球,奈何如此扰攘不宁?(之一)
--全球经济的四大失衡和五大风险
全球金融海啸迄今已近三年,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发展中国家率先进入复苏轨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总体缓慢而乏力;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持续深化,主要表现为四大失衡。
(1)国际收支失衡尤其是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居高不下。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债务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的地位日益强化,中...
日本大灾难的经济后果
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三大灾难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枯拉朽之力,霎那间让数以万计的生命消失,数以百亿计的财富毁灭,数以十万计的人民无家可归,大片国土面临最恐怖的核污染,举世哀痛!举世震惊!举世骇然!举世救援!举世反思!
反思什么?老生常谈之说,无非是要评估日本大灾难对日本经济增长影响几何,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几何,对世界贸易影响几何,对全球汇率和利率影响几何,对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影响几何。譬如世界银行最新发布报告,说日本大灾难对日本GDP增长的影响大约为-0.5%,灾后重建则需要5年之久。此类估计和预测,聊胜于无,不能太当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研究人员之多,掌握...
美联储如何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之五)--全文完
九、量化宽松诱发热钱 人民币面临巨大压力
还是回到基本的问题:理论和现实已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达不到刺激经济复苏的预期目的,为什么美联储还要锲而不舍地实施这项政策呢?
2010年12月10-11日,笔者到巴黎参加“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和法国政府联合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辩论话题自然少不了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纽约大学教授、号称成功预测2007-08年金融危机的“末日博士”鲁比尼教授和其他几位学者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美元汇率走弱或贬值,希望借此刺激美国出口增长。理由很简单:美国反复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中国却...
美联储如何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之四)
七、 经济政策进退两难,量化宽松无济于事
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现实经济陷入“负循环”,那么,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同样陷入多个“两难困境”。2007-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发达国家经济体系所累积的诸多根本问题。这些问题既不同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也不同于1970年代的“大滞胀”,出现许多崭新的现象,目前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也给不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我们的确需要崭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思维。
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面临三个基本的“两难困境”:
(1)财政政策:经济需要持续大规模财政刺激与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无法继续...
美联储如何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之三)
五、 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政策
如果从2007年12月算起,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已经整整三年。量化宽松政策究竟有没有效果?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理由有二:其一、假若没有美联储果断及时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银行金融体系即使不完全破产崩溃,也会出现大范围破产垮台的悲惨局面,1930年代那样长期的大萧条必将重演。其二、假若没有美联储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肯定更长,程度肯定更深。所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绝对必要和正确。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