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演生

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传播中心总监,20多年记者生涯,丰富的阅历,坚实的文学功底

百金之王索趣


  百金之王索趣

  百金之王与硬通货

  哥伦布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

  莎士比亚说:“这东西只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这东西是什么?黄金!

  黄金,它的化学符号是AU,来自拉丁字Aurum(意为曝光),因为它的色泽就如初升的太阳的光芒那样,故此得名。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上,黄金虽然只排第79位,但它是百金之王,凡金属家族统统以它为姓,以它为偏旁...

Read more

席床枕数珍


  席床枕数珍

  作为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卧具——席、床、枕、,自然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了。但对于它们的身世,也许并非人人皆知。

  

         在甲骨文里,“席”写作“ ”,很明显,这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中间正象席的织纹。可见席的样式,几千年来大致一样。古代没有桌椅,人们用一种比席宽大的“筵”,铺在地上,再加席于上,可坐可卧可蹲,当然也可以用之于宴飨,所以后来人们把宴飨的酒肴称作“...

Read more

上世纪香港选美拾趣


  上世纪香港选美拾趣

  选美活动愈演愈烈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香港都要举办选美这玩意儿。届时,香港的报纸、电台、电视热热闹闹大肆宣传,全港数百万市民都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热切地关注着这一声势浩大的娱乐活动。

  香港第一次举行选美活动是在一九四六年。从此以后,各种各样的大小选美,历久不衰,愈演愈烈。当初,选美活动局限于较小的范围,一会儿选美腿,一会儿选美发,一会儿选美睫,接着又选什么“街坊小姐”、“百花小姐”。然而,渗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的选美活动毕竟不得不受制于市场规律,虽然某些服装商,洗发水商从来都懂得抓住选美...

Read more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和药剧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和药剧

  一听到蒲松龄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把他与《聊斋志异》联系起来。殊不知这位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出耀眼光芒的伟大作家创作的聊斋俚曲,同样也写得酣畅淋漓,相当出色。

  聊斋俚曲是运用民歌、小调演唱的一种通俗鼓词和戏曲底本。这是蒲松龄受民间文艺的启发,在民歌及地方小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蒲松龄创作的俚曲多达百万字,大致写于晚年六十岁至七十三岁期间,大体可分为以现实生活故事为题材的和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两类。

  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聊斋俚曲,以改写聊斋故事的七篇为重点:《富贵神仙》、《磨难曲》、《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和《禳妒咒》。都...

Read more

“南无阿弥陀佛”及其他


  “南无阿弥陀佛”及其他

  在寺院庙宇,经常可见到“如来佛”,“南无阿弥陀佛”等等,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如来佛”。“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如来”,佛经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r...

Read more

“张冠李戴”说三国


  “张冠李戴”说三国

  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上自汉末黄巾起义,下至晋初中华统一,前后近100年。小说展现了东汉末年“朝政日非”的历史,揭露了官吏权贵互相倾轧的丑闻,描绘了豪强军阀割据混乱的情景,披露了封建统治者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心迹,作者罗贯中擅长于描写战争,这些都可资借鉴。

       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与历史史实不同,这样,也就存在着把史实“张冠李戴”的现象,本...

Read more

不学无术的笑料


  不学无术的笑料

  举凡上了年纪的人,对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下述一段“如珠妙语”,大抵耳熟能详:

  那是在济南大学某年的校庆会上,韩复渠到校讲话。他一站上讲台,就对台下发问:“开会的人来齐了吗?没有到的请举手!”见没有人伸胳膊,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都来齐了,很好,很好。”接着,他“妙语”横生,开始演说:“你们都是文化人,是大学生,中学生,留学生,都懂得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钻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爬出来的,所以我...

Read more

急才排难野史


  急才排难野史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不假。一部血淋淋的封建社会“文字狱”史足以证明。在苛待臣下,喜怒无常的封建帝王面前,说话为文的确要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否则,无罪也会获咎,小有过错则会惨遭杀戮。

  不过,冲撞了帝王,最终凭借急才化险为夷的不辩之才也是有的。这种急才排难的野史,值得一书。

  据史籍记载,明初,洪武帝朱元璋设坛祭天,由词臣以皇帝名义起稿,代写祝告文。不承想起稿人没有在皇帝的祝告文用上用作皇帝自称的“朕”字,却用了“予”“我&rdquo...

Read more

香港人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香港人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港人迷信,样样都要讲“好意头”(兆头),因而在香港人的语言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禁忌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吉祥语。

  先说禁忌语吧。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家名叫“天衣”的时装公司和一家名叫“巧夺”的设计工程公司,他们原取“天衣无缝”及“巧夺天工”之意,不料开业不久却相继关门大吉。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有好事者从店名去寻求解答,云:“无缝”是无须裁缝;“巧夺”则表示生意被竞争对手巧...

Read more

情系雨花石


  情系雨花石

  

  藏石赏石,古今不乏其人。宋代米元章爱石拜石,呼石为兄,后世传为美谈;梁时高僧生公作法,顽石点头,至今传为佳话;近代盆景名家周瘦鹃、孔老清、沈钧儒亦常以奇石为伴,藏品甚丰。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石赏石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业余爱好。我也爱石,不过我偏爱玲珑剔透、玉质天章的雨花石,每每放逐于雨花石展示的景色缤纷的世界。这时候,随着自己心灵与雨花石的灵犀互通,我就会浑然遗忘了世俗的纷扰,抖掉案牍劳形,一派怡然自得,欣欣然乐在其中。

  观赏雨花石,确能够产生一种艺术美的感受。记得在大学读书时,友人送给我的纪念品,就是两块晶莹洁白的雨花石。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