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毕业论文中原来最后一句话是:行文至此,便告结束。但老师偏把它给删了。我很无奈。
我想用这八个字来告别MBA三年,看来是不行了。
人类如大河,人生似涓溪。大河奔流不息,涓溪走走停停。三年是一个阶段,是“之”字弯。我想驻足而观,偷个半日闲,但生活没让我这样,老师也不让我这样,连说一句结束都不让!
无休止的“结束就是开始”!
我在试图回忆,但感觉很遥远。应该是很明确的一个人生阶段,有确切的开始,也有确切的结束(有典礼为证),但它好象流入大海的河水,已融入其中,没有边缘,只有分子。
望着书柜中的MBA专栏,好象这是唯一的证明。那么脑海中有吗?我又试图去求证。知识是有形的课本,也是无形的思想。三年之所得也融化了。
当然,融化的不只是时间和知识,还有求学的艰辛和同学之间的陌生。
读书,求学,在MBA之前,一一数来,虽然又十五年,但真没觉得有多苦。当无知的大脑装入点点的真知,是那么欣喜!但这三年真真是苦了!经济学讲究投入产出,成本利润,投资回报,MBA更有甚之。但我没有去仔细地核算,包括之前、之中、之后都没有。
98年的秋天,我因为无聊,备考CPA,在北大同学的宿舍中借宿了二十天,每天中午都在未名湖边闲坐。一天一个行人走过时,说要是小的时候来过北大,就是拼命也要到北大上学。我被那湖那话打动了!于是想要在北大读书、上学。那时我不知道有光华管理学院,也不知道这有MBA,只知道北大有MBA,也知道厉以宁。于是我报了名、考了试、上了学。
在复习时,有人问我,上MBA很贵,学费怎么办?我说考了再说吧!当时我的积蓄有2000元。为了那学费,我换了工作,国营换私营,半年后,我攒够了第一年的学费,12000元。
我与“光华”有缘。上本科时,就得了个“光华奖学金”,现在的工作单位就在“光华路”,公司名称中也有“光华”两字。看来,命中注定了我要上“光华”的MBA。
MBA的同班同学很多,100多人,在我有学史以来,是创记录的(高中三年也曾有了60多个同班同学),因此,这三年时间是在逐步逐个地与同学消除陌生。
古代人讲富贵,现代人讲财富。财富还是比富贵好,因为它不只是金钱,亲情、爱情、友情也是人的财富。
如果用分析案例的思路来分析这三年,结论是付出很多,收获颇丰,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一样。
现在流行中产、小资、白领,也流行MBA。MBA就是在培养中产、小资、白领,区别在于MBA的排列是学习、工作、生活;小资们的排列是生活、工作、学习。
我喜欢有始有终,喜欢界限分明。正如我试图用那八个字告别MBA三年。我试图区分学习、工作、生活。愿望是愿望,现实是现实。八个字不能在论文中出现了;MBA以来,也不可能再严格划分这三者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上MBA后,从来没有一个中午在未名湖边闲坐过。打动我的湖水还在打动别的学子,打动我的话还在耳边,可惜再也不能连续在未名湖边闲坐二十个中午了!
行文至此,便告结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