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网记者]不久前,有幸采访到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区事务的负责人Brendan Smith博士,他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之一,其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博士后的学习,并授课于哈佛大学的政府系。也曾在外交学院担任过教授,他拥有横跨于英、中、美三国的学习和教育经历,这让他对不同教育方式对人的影响有许多深入的见解,他不主张片面地否定或者夸大任何一种教育的利与弊,在他看来,“各种教育体制都有自己的强项,借鉴他人的目的不是要彻底地否定自己,只是提供一种思路”。
在采访中,我们谈了许多关于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人的影响,也探讨了如何在国外选择专业和导师,相信他的许多观点会让你有所启发。
跳出盒子去思考
英才网:您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时只有23岁,有人认为您是个天才,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Smith:我是三岁上的小学,所以毕业早也是正常的。每个人读博士的时间都不同,这取决于你的情况以及你所研究的课题,有的人甚至可以读十年,而我的态度是希望把事情尽早的做完,然后继续做其它的事情。
英才网:您有着跨越中、美、英三种不同的教育体制的学习和教育经历,您如何比较三者之间的不同?
Smith:举个例子说,在美国的大学阶段,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有点儿像“对待小宝贝”,需要你别特别清楚地告诉他(她)应该怎么做,学习什么,每天学习几页。在英国,要自由得多,学生们自己来判断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应该怎么参与。这一点,美国和中国有点像,起初我来中国任教的时候,学生们认为我“疯”了,因为我在讲完课程之后,没有给他们开列书单,我把他们当成“成人”来看,希望他们自己安排时间阅读,他们有没有阅读我并不是很在意。可是他们希望你可以开出书单,告诉他们这周或下周该读哪些内容。
英才网:在您看来,哪种方式更好呢?
Smith:不同的体制都有好的方面。中国的学生在“质疑”教授所讲的内容和“跳出”盒子思考方面略显不足,但他们非常有能力、非常聪明,只是他们的目标主要是“得高分数”,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更有创新、更有创造力和更多的去尝试。但中国教学的文化正在改变,许多人从海外回来也认识到简单的去听、去重复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要改变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英才网:您是不是觉得中国的学生不够创造性?
Smith: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以前更多的教育是你应该学习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但我在外交学院第一天的课上就告诉我的学生:“在我的课上没有对或不对,只有好的辩论和不好的辩论。”关键看他是如何辩论,这个原则在学习社会、法律、社会科学是最重要的。一年多之后,我的学生已经能适应这种方法,并且享受这种方法了。
英才网:您认为辩论对于社会科学、法学都是特别重要的,但您是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Argument?
Smith:开始时,学生的辩论可能不太好,但这不重要,关键是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找到有利的证据来证明,后来,他也可以用某些专家的观点来支持,进行逐步的改进,达成某种论点或提出新的论点。这一点是在英国学习最重要的。“读书,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不要听从一个非常窄的观点,要有你的想法。有时候你的想法很新,但你可以找根据来证明他。
读博士与选导师
英才网:有人认为读PHD很枯燥、很无聊?您是怎么看的?这么多年学习的经历,对于你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Smith: 博士研究的题目一般很窄、很专业,在我做博士期间,我做了许多的访问,特别是做了许多类似于调查性新闻的工作,去部长办公室、去国会,去访问了解信息的人,去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无论是做什么事或提出什么想法,都会受到不同的challenge,关键是要能够保护自己的观点,此外,管理信息、分析信息,研究的能力也是很重要,这些能力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政府都是特别重要的。
英才网:你读博士的经历和国内许多的学生不太一样,你的经验是什么?
Smith:首先你应该特别清楚,你要在什么专业跟什么样老师来学习。在选学校时,先要看有哪些教授?他们都是研究哪些方面?是什么样的风格?有学生说,“我要在LSE学习”,我问他,你跟谁学?他说,“随便”。这样做风险是很大的,在英国博士与导师的关系特别重要,他决定你的博士阶段会做到什么样。
英才网:许多人对海外的学习充满期待,但回国来的就业却很不乐观。
Smith:现在,海归在中国就业市场挺困难,所以必须要有耐心。许多海归回国就业要求很高,没有工作经验,只能从最低的职位开始抓住机会。这里不是说随便找个工作,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有的人一年多没工作,不是找不着,而是看你想从什么开始,在这个位置你能得到什么Skill。
英才网:对于出国学习,在专业选择方面,你有何建议?
Smith:首先应该特别清楚,出国是去做什么?如果出去后打算回国,那么你必须想清楚回来做什么?出国学习,第一,最好能去国外一流的大学。第二,选择专业当然自己要喜欢,但也要与就业市场平衡。在留学之前要考虑清楚,这个专业以后在中国会怎样,是否会有更多的机会,你所学的技巧对回来求职是不是特别有用。举例说如果你选择金融管理这个专业,你要看具体这个专业学哪些内容,看哪些内容的求职含金量最高的,比如金融风险、精算师技巧、风险管理、数学分析等核心的课程,你要看到自己在学完之后,你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