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合并重组为中国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从存续公司的战略规划看,百联集团拟持股比例达43.47%,为第一大股东。其承诺,在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吸收合并完成后,将持有的东方商厦有限公司100%股权与存续公司的非主业资产进行置换,以提高存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让市场苦苦等待7个多月的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日前终于获得证监会的核准,目前换股工作正在进行,合并后的存续公司———百联股份将于11月26日正式复牌。
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间的首例合并案。具体方案是:华联商厦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非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非流通股份,华联商厦全体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照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流通股份,华联商厦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第一百货,其现有的法人资格因合并而注销,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百联集团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国资委在2003年牵头组建的,上海市商业领域最好的几家企业和资产均被其收入囊中,是我国商业流通领域最大的航空母舰。今年早些时候,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等上海百联下属的5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其共同的上属百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从形式上的上级摇身一变而成为5家公司的实际掌权人。上海市国资委对百联重组作出了分三步走的规划: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实施产权或制度结构的调整,最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百联重组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从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战略规划来看,存续公司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存续公司模拟的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显示,百联集团持股比例达43.47%,为第一大股东。为消除及避免同业竞争,百联集团已经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在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吸收合并完成后,将其持有的东方商厦有限公司100%股权与存续公司的非主业资产进行置换,以提高存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存续公司这一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其商业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百联集团还承诺,在东方商厦资产置换完成后,在法规允许的框架内将其持有的其他优质商业资产,采取适当的方式注入存续公司。这些资产包括百联集团持有的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股权、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及上海百红商业贸易有限公司股权等。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合并重组为中国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可以通过存量商业资产的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国内商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实际上,对于我国的商业企业来说,迅速做大做强也已经是燃眉之急。再过不到20天,也就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3周年的12月11日,对外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部取消。外资的大举进入逼迫我国本土商业企业必须通过大规模扩张重组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流通业与制造业和金融等相关行业关联度极高,牵涉到一国经济安全,在对外开放的脚步中,如何加强对国有商业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已经成为有关方面面临的紧迫任务。
有权威部门报告预测,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至10%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可以想象,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引来白热化的竞争,从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商业零售业巨头的大举进入,我们已经看出端倪。从表面上看,合并后的百联集团很有可能进入世界500强之列,其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应该看到,我国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与国际巨头还有巨大的差距,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我国的商业企业表现的更多不足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如资金运营水平、品牌影响力、库存管理能力、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技术等等。在这方面,百联集团以及我国众多的商业企业还有更多的事要干。
让市场苦苦等待7个多月的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日前终于获得证监会的核准,目前换股工作正在进行,合并后的存续公司———百联股份将于11月26日正式复牌。
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间的首例合并案。具体方案是:华联商厦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非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非流通股份,华联商厦全体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照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流通股份,华联商厦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第一百货,其现有的法人资格因合并而注销,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百联集团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国资委在2003年牵头组建的,上海市商业领域最好的几家企业和资产均被其收入囊中,是我国商业流通领域最大的航空母舰。今年早些时候,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等上海百联下属的5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其共同的上属百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从形式上的上级摇身一变而成为5家公司的实际掌权人。上海市国资委对百联重组作出了分三步走的规划: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实施产权或制度结构的调整,最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百联重组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从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战略规划来看,存续公司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存续公司模拟的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显示,百联集团持股比例达43.47%,为第一大股东。为消除及避免同业竞争,百联集团已经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在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吸收合并完成后,将其持有的东方商厦有限公司100%股权与存续公司的非主业资产进行置换,以提高存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存续公司这一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其商业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百联集团还承诺,在东方商厦资产置换完成后,在法规允许的框架内将其持有的其他优质商业资产,采取适当的方式注入存续公司。这些资产包括百联集团持有的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股权、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及上海百红商业贸易有限公司股权等。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合并重组为中国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可以通过存量商业资产的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国内商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实际上,对于我国的商业企业来说,迅速做大做强也已经是燃眉之急。再过不到20天,也就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3周年的12月11日,对外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部取消。外资的大举进入逼迫我国本土商业企业必须通过大规模扩张重组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流通业与制造业和金融等相关行业关联度极高,牵涉到一国经济安全,在对外开放的脚步中,如何加强对国有商业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已经成为有关方面面临的紧迫任务。
有权威部门报告预测,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至10%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可以想象,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引来白热化的竞争,从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商业零售业巨头的大举进入,我们已经看出端倪。从表面上看,合并后的百联集团很有可能进入世界500强之列,其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应该看到,我国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与国际巨头还有巨大的差距,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我国的商业企业表现的更多不足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如资金运营水平、品牌影响力、库存管理能力、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技术等等。在这方面,百联集团以及我国众多的商业企业还有更多的事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