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后可适度放松信贷控制



即使把今年的贷款投放指标用足,也不会造成资金供给的过分放松

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后,社会各界目前更为关心的是,央行配套的措施会是什么。笔者以为,在动用利率手段之后,央行应适度放松信贷控制。

2003年第4季度以来,为了控制国内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多项调控措施:先是在2003年9月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然后在2004年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控制的力度,10月28日,又提高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目前各界的反应是:央行发出了进一步紧缩的信号。

由于在央行提高利率之前,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提高利率已经进行了长时间、广泛的辩论,对于提高利率的利弊,应该说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了。持反对意见者,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央行此前推出的紧缩措施力度已经足够大,提高利率再次给出紧缩的信号,恐怕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度不利的影响。

尽管笔者对提高利率是持赞同态度,但笔者以为,在当前经济增长势头已经减缓、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的情况下,确实应该预防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大的问题。

从今年各月贷款投放的情况来看:除了2月受春节的影响之外,其它月份当月贷款投放额都明显低于上年同期(见图1)。截至9月祈末,2004年新增贷款数量为18340.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4658.56亿元减少6300多亿元,虽然贷款投放减少符合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但贷款投放减少数量却明显多于调控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收缩的速度有些过快、力度有些偏大。

从货币供应量增速来看,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17%左右,但9月末M1余额同比增长13.7%,M2余额同比增长13.9%,也已经明显低于调控目标。

笔者以为,既然已经采取了提高利率的措施,从提高资金使用成本的角度对信贷资金需求进行了调控,那么,对信贷资金供给方面的控制力度就可以适当放松。应该说,这样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如果按照今年以来信贷投放的速度,贷款投放数量有可能明显少于调控目标。按照年初制订的贷款投放数量目标,今年第4季度可以投放的贷款数量约为566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实际投放数5240亿元大约多出420亿元;也就是说,为扭转贷款投放数量少于上年同期的局面提供了可能。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使把今年的贷款投放指标用足,四季度的信贷投放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得也不是太多,不会造成资金供给的过分放松。

另外,从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来看,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已经低于正常水平,经济之所以仍然维持较快增速,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外,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正常水平较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我们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与存款实际利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今年以来,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值,是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经济学界的普遍看法,伴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和粮食供求关系的转变,目前价格水平已经出现回落的趋势,现在采取提高名义利率的政策措施,存款的实际利率就相应会出现负利率缩小并朝着转为正值的方向变化,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会逐步放慢。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也有必要通过适当放松基础货币供应,来减弱提高利率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