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国经济结构性变化:“沃尔玛化”


前些时候,笔者在讨论美国今年总统大选中的两党“价值”战时,曾经提到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沃尔玛化(Wal-martization)”,指的是美国经济中相对高收入的传统制造业工作向海外“出口”而逐渐消失,被低工资服务性职业取代,特别以沃尔玛连锁商店为代表的低工资、低福利、无工会的售货员职位为代表。

  “沃尔玛化”是美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重要一环,总的来说,除了抑制日用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加剧了美国蓝领平民阶层的下滑,以及从事非知识性职业的中产阶级感受的威胁,也即所谓“中产阶级挤压”,正在成为今年大选的重要题目。

  《华盛顿邮报》8月12日报道,最新民调显示布什在18至29岁年青一代选民中获得的支持正在显著下滑。2000年戈尔和布什在这个年龄组选民中几乎打成平手(48%对46%),可是最近的华盛顿邮报-ABC电视网联合民调却显示在30岁以下的注册选民中,克里以2比1的优势领先布什。

  因为这一年龄组的投票率向来不高,上述情况对共和党不能算是迫在眉睫的灾难。但是如《华盛顿邮报》分析,这一情况反映了对年青一代而言,除了伊拉克泥沼引起的“抽壮丁”威胁,日益艰难的就业市场和飞涨的大学教育费用,远比布什拿手的“反恐”题目更为重要。正在“复苏”的庞大美国经济,7月份仅仅增加了可怜巴巴3万2000个新职位,不仅造成华尔街股市的惨跌,也进一步凸显了美国劳工就业的持续不景气。

  沃尔玛连锁店的巨大商业成功,其实利用了这种情况:高收入工作的稀少使得许多人只得接受沃尔玛式的低工资职位;而工资收入的压抑,迫使消费者精打细算,而沃尔玛连锁店大获其利。

巨大的社会代价

  可是这后面有着巨大社会代价:沃尔玛大量职工的基本年薪不仅不包括医疗保险,甚至也不比法定贫困线高出多少,在沃尔玛股权越来越不值钱的现实情况下,其基本工资根本无法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

  沃尔玛连锁店正在成为美国甚至全球最大的雇主,可是至今没有任何工会组织来保护它广大职工的权益。沃尔玛和其他一些美国新兴企业制止和破坏成立工会的努力,简直称得上是传奇水准。

  举例来说,《华盛顿邮报》报道:庞大的沃尔玛连锁店系统中,至今仅有7个职工团体得到过投票表决成立工会的机会,其中仅仅一个团体——佛罗里达州某沃尔玛店的10个肉类包装工人通过了成立工会的决议。可是沃尔玛公司马上决定“外包”该店的肉类包装工作,使得这10个投票同意成立工会的工人全部丢了饭碗。

  这一阻挠工会成立的行为明显违背美国有关劳工法案,但是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劳工关系局的首席律师准备去佛罗里达调查此案的前夕,在沃尔玛公司的“通天”游说下,连这名政府律师都被白宫炒了鱿鱼,关键时刻的釜底抽薪,使得整个事情不了了之,而且沃尔玛连锁店借此杀一儆百,至今还是没有任何工会(加拿大魁北克省劳工局最新指令该省的若干沃尔玛店成立工会,是引人注目的意外发展)。

成功背后的公共“补贴”

  《纽约时报》报道,大量沃尔玛连锁店的职工依赖政府的福利补助,包括政府补贴的公共健康保险(因为一半以上的沃尔玛职员买不起必须另外付钱的公司健康保险),甚至依靠只有穷人专享的“食品券”。不少沃尔玛连锁店经理还鼓励职工去申请各种政府福利。有人估算沃尔玛连锁店的巨大商业成功,实际受到美国政府和纳税人达10亿美元的公共“补贴”。

  这种情况不仅迫使许多沃尔玛连锁店职工打第二甚至第三份工以维持生计,还造成每年60万沃尔玛职工辞职,出现少见的一年44%的“工人跳槽率”。

  当然,沃尔玛连锁店只是美国经济“沃尔玛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反映的是近20年来美国下层阶级的“社会上升机会(upward mobility)”显著减少,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下层人口难以进入或者维持中产阶级身份,并使传统平民化的美国出现“世袭化”的趋向。

  在社会哲学上,“沃尔玛化”反映了所谓“硬美国”和“软美国”两种社会哲学的消长。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此处难以尽述。简言之,“硬美国”指的是竞争至上、优胜劣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要么拼命,要么饿死。“软美国”指的是注重社会公平和保护弱者的福利主义,靠的是国家干预和工会的斗争。从民主党罗斯福总统“新政”开始,到民主党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政策,“软美国”逐渐支配了美国社会。

经济的两极分化

  可是从1970年代起,“硬美国”卷土重来,各种政府福利开支被不断冻结减少,同时美国的工会运动急剧退潮,就业市场中工会成员比例每况愈下。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硬美国”政策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什政府多次的大规模减税,不仅将政府税收从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而且还把税收主要来源集中到劳工工资收入,而准备几乎完全放弃对“资本收入”(利息、投资、遗产等等)的税收。社会贫富阶层谁得谁失,一目了然。

  随着美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持续,特别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所谓的“劳力者”和“劳心者”工作职位的消长,“沃尔玛化”的社会效果还会进一步深化。除了加剧美国社会在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也会威胁到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即广大中下层阶级也拥有大量股票和股息收入)的基础。

  然而前述美国年青一代的政治倾向演变,揭示“沃尔玛化”和“硬美国”哲学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挑战和反抗。除了对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冲击,这也应该引起其他正在模仿美国经济模式的国家的教训。中国国内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打工仔待遇菲薄引起的劳工短缺问题,都是这方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