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女夜游神)仿佛受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在2004年上半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活力。有专家指出,这种新貌绝非由当地政府全身心投入的“大便”运动所致,但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一种表面粗糙的海产品——蚝。
“一盅两件”神秘失宠
素有“食在广州”之称的广州饮食业完全称得上群英荟萃。热辣的川菜、清淡的沪菜、朴实的东北菜……几乎所有的菜系都立志要在广州圆回淘金梦。但是执着的广州人并没有打算成人之美,多年来他们依然只钟爱于“一盅两件”——一壶铁观音,加上一碟晶莹剔透的虾饺和一笼热气腾腾的叉烧包,就可以让他们在茶楼消耗掉一整个上午或者夜晚。
但粤菜独大的情况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更为极端的是广州人(尤其是本地出生的老广州)大多已经不再举家前往酒楼“喝茶”,“一盅两件”渐渐地淡出了他们的话语范围,现在他们更常说的一个字眼是“蚝”!
“吃蚝”渐成羊城第九景
“蚝”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广州人的饮食风格和话语,而且给羊城旅游带来了新的商机。广州历来被北方城市视为“文化沙漠”,所以在建筑、民俗等等方面鲜有闪光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地政府也只能勉强在2003年推出“羊城八景”和“工业一日游”等路线。令他们欣喜的是,悄然兴起的全民吃蚝运动已经成为流动的一景。最为典型的场面应该出现在海猪区革新路的生蚝场,每夜皆有几百人乃至上千人在这半个足球场大的露天空地上埋头狂吃炭烧生蚝!烧烤档在路边一字排开,开成两瓣的生蚝密密麻麻地铺放于其上,食客则流水般一批接一批地抵达,就连写单的服务员都恨不能分身有术……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打算将此定为羊城第九景,并期望将来可以向全国人民作专线推介。
如今广州的“蚝”店可说是无处不在,它们很容易让人联想起80年代城镇发廊五步一家、十步一群的繁荣景象。不夸张地说,蚝店在广州的布点情况,完全可以和广州多如牛毛的士多店、蛋糕店、彩票点和电话亭媲美。由此可见,广州人对蚝的需求,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能形容的。在生蚝烧烤档,菜谱上关于蚝的计数单位是“打”(即dozen),如果你胆敢按“只”或“个”点蚝,很有可能会引来服务员的鄙夷目光,甚至是周围老食客的一片嗤笑声。
低价激发“蚝”情
事实上,群“蚝”大举进攻广州的时间应该回溯到2003年下半年。之前它们还只是静静地躺在海中,偶有外国来的洋蚝会跋山涉水远涉重洋进入高档的海鲜酒家。记者从东江海鲜酒家的菜谱上看到,一只洋蚝的价格通常会在50rmb以上,如果需要芝士焗法则需另外加价,相信正是这高昂的价格压抑了广州人的“蚝”情。
土蚝则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目前广州的生蚝主要来自湛江、珠海横琴两地,由于产量高、运费低,它们的价格普遍低为2-3元/只。这意味着,只要节省一趟空调公交车费或者一个口感平平的榴莲酥,就可以享受到一只来自海域的美味生蚝(一旦吃上了就不是一只、两只能解决的问题了),这种无产阶级的价格特性辅以天生的鲜美口感使它迅速地在广州蔓延开来。入夜时分,人们纷纷从家中涌向生蚝店,就连富人们也放弃了高档的酒店转而加入这一行列,广州的“蚝”情正如汪洋肆虐般冲向每个角落。
“蚝”之广州喜忧参半
很明显,广州人对于蚝的热情和迷恋正与日俱增。“女人们爱蚝是因为它既美味又不增肥,”一位社会学家在迅速地对吃蚝现象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后说,“男人们爱蚝,这个嘛,说白了蚝就是廉价而隐秘的‘伟哥’。”
如火如荼的全民吃蚝运动给广州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广州人甚至因此而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活力。即使是在凌晨,他们的脸上仍然充满了兴奋,睡眠已经被逐出了广州人的日程表。只要说到“蚝”,人人的脸上都会立马放出光彩,不少到广州来旅游的外国人相信:“蚝”是这个东方古老民族的一个“咒语”。
不过,部分专家学者更多地认为,“蚝”情其实是笼罩广州的一片阴影。他们忧心忡忡地表示,吃蚝所带来的一连串问题,比如蚝壳的处理(目前已经堆成了一座新的“白壳山”)、烧烤时的废气(广州的云量今年明显增多)、传统饮食业的萧条甚至计划生育等等问题,都远远超前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政府能力,政府正面临着来自“蚝”这一神秘海产品的巨大挑战!
神秘生蚝引发广州巨变 (好友AJUANNY 大作)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