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中国定位的几点思考


 

关于价值中国定位的几点思考

 

本文是20058月底所写,那时候,刚到价值中国网,很有激情。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自己删除了。这是短期内写的,感觉还有点内容,现再次粘贴出来,也算是过去的一个好的感想吧。

 

价值中国推出了向作者赠送股票期权这一很有激励作用的机制,包括我在内,相信与许多的作者与读者都有极大的兴致。确实从中可以感受价值中国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努力创新的影子。由于作者拥有股票期权,各位博客也与工作人员一样,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在网络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如何实现价值中国的跳跃式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价值中国的定位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网站的定位,至少包括内容的定位,作者群体的定位,赢利模式的定位等几方面。

 

一、关于内容定位的思考

价值中国网定位于“专业的财经博客”。内容当然是财经类(实际上也应该包括管理类)的博客。在笔者看来,通常,经济类论文包括三种类型,我们价值中国网文章也应该容纳三个层次:

其一,是写给广大非经济类、非专业性人士看的经济类文章。如茅于轼写的经济类杂文,湖南朱锡庆教授写的《有场景的经济学》。这类文章,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生活,很有启发性,也能做到雅俗共享。

其二,是写给专业性人士看的文章。这类文章,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是模型不太复杂,也不至于过度深奥。比如说经济管理类杂志《财会月刊》、《财经》杂志等。他们一般就工作与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有经济类专业基础,但不太复杂。

其三,是写给专家看的文章。文章难度很大,模型也不少。比如说《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杂志。这类论文,需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方能看懂。

而从价值中国所宣传的定位来看,如果单纯定位为专业型,从狭义上来理解,博客们的文章,也应主要定位于第二层次。不过我想,这恐怕不是中国价值中国的初衷。我以为,价值中国可定位于“财经(管理)博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考虑要不要加“专业”两个字。

既然经济管理类文章包括三个层次,我们的栏目设计,也需要相应更新。关于这一方面,许广崇先生有过良好的论述了(许广崇:可以拓展栏目视野,拓宽价值的范畴,不要停留在财经价值上。是否应该向各个领域的价值拓展,其实,价值中国的起名很好,很到位,能激起国人的欲望和激情。在栏目上,应该向多频道、多视觉发展。比如,价值中国应该迈向大型博客网站的里程,开辟比如财经、教育、文化、体育、交通、旅游、餐饮、管理、能源、房地产、国际、新闻等频道建设,实现多频道、多视野的网络经济,发展价值中国,真正实现中国价值。——这个问题,可以再考虑)。如果我们的文章,还要包括专家型,网络技术方面,则需要及时处理专家型论文模型(与公式)直接上传问题。例如,包括解决PDF文档上传问题,Word文档的公式或图形直接上传问题。例如图片的上传,要解决系列问题,技术太复杂了,许多作者也就只好放弃了。

 

二、作者群体定位的思考

简单来说,当然是经济管理类人士。我是工作人员(介绍人鲁紫鹃,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通过邮件联系最终进入这个网站的。估计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也不止我一个。我看,工作人员也是煞费苦心,给不少经济管理类专家发邮件,做出邀请。

保持价值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跳跃式发展,作者群体、读者群体应该是关键。在我看来,一些经济管理领域的成功人士,要他们成为价值中国的主体不太容易。例如号称之为京城四剑客的巴曙松、何帆、钟伟等,他们在博士咖啡已经发展得很好,价值中国对他们没有多少吸引力,他们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一些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博士生导师,或者说名教授,他们事情多得很,也不太容易。

如何既保持我们作者群体的高素质,又保持作者群体的数量?

我们可以大力培养那些目前还不是名家,但未来会成为名家的博客们。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大力发展经济管理类的博士生、硕士生。

事实上,这些经济管理类的博士生、硕士生,也包括大批的本科生,他们是网络的常客,也是网络的高手,他们有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是原来BBS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他们富有激情,思想无拘无束,繁荣了博雅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他们是未来经济管理领域的希望。他们已经有很好的平台,看看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非常好,也非常成功,资源很丰富)就知道,他们是那个网络的主人。

我们价值中国,可以向这个群体大发展。当前,这部分群体可能还很少,因为他们现在没有名气,目前还没有成为我们发展的重点,推广的重点。但是,这部分群体有着广阔的前景。他们没来,是因为他们还不太熟悉。

做推广,可能需要人力与物力,如何向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博士、硕士生,乃至本科生做推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然,争取他们,可能在栏目上,也需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在一定的栏目设置上,要有他们施展的平台,迎合他们的兴趣。

而且,在价值中国的发展初期,发展更多的博客,让更多的网民了解、认识价值中国,是当务之急。那么在这一阶段,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例如给推荐博客数的贡献权重增加5个百分点。(不同阶段,贡献的比例应该可以做出调整)

(关于发展速度问题,已经有不少读者认为,现在的速度就可以了。今年8月底9月初,我感觉那时候发展速度确实很快)

 

三、关于赢利模式的定位

笔者对网络不太熟悉,尚无看法,在发展初期,网络需要大量投入,能发展就已经很不错。还请高人发表高见。

 

附:以下是董登新教授的评论:

      (价值中国网的股权分配机制具有极好的激励和约束功能。首先,发起人所拥有的50%的股份,也就是500万股,它是固定的、实在的、绝对的股权,它不会因博客人数的多少而被稀释或是有所变化。这样做,较合理地保护了发起人应该享受的、与其责任对等的权益。而另一方面,博客手中所持有的股份,只不过是博客参与网站利润分配的核算工具和计量单位,它的性质是有别于发起人的股份的。因为无论你有多少博客入网,全体博客手中的股份总是一个固定的数——500万股,因此,对于单个博客来讲,博客个人的股份是随着个人知本份额或权重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全体博客劳动价值总量是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你的贡献份额不断地增长,而且增长速度高于全体博客劳动价值总量的增长速度,那么你的个人股份就会相应地增加;反之,如果你的贡献份额增长速度慢于全体博客劳动价值总量的增长速度,那么,你的个人股份就会相应地减少。由此可见,各个博客手中持有的股份是不断变化的,它们相互之间表现为此增彼减或是彼增此减的竞争关系。这一特殊的股权分配机制,应该说,具有很好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对网站发起人和博客来说,它是一种双赢的格局。

      最后,我想就这一股权分配制度的实施与保障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基于博客权利的有限性以及网站商业秘密的必要保护,在公司财务管理以及分配决策方面,如何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又能切实落实博客的股东权益,这将是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大问题。只有博客的股东权益得到了真正的保护,这一创新的分配机制才能唤发出它的青春与活力。否则,它将可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