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层民主需要做哪些工作?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力,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点是公民参与的广泛性与直接性。是人民当家作主,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种广泛的深入的伟大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民主有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之分,间接民主主要是指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民主制度。在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还很低,封建主义的流毒还很深,民主意识相对薄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邓小平文选》第332页)因此,实行直接民主制还缺乏必要的基础。同时,历史也已经证明,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民主是失败的,我们不能再搞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直接民主,事实上,任何民主政治制度都是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统一体。在我国,如果说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间接民主是驱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轮子的话,那么以直接民主为特征的基层民主政治将是驱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另一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轮子都不可偏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得到整体推进。因此,在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下功夫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应当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整体民主政治建设明智的战略选择。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恰当的实践。

首先,人民群众对基层民主有直接认同感。上层民主政治建设,如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解决少数政治精英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亿万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问题。而通过基层民主,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事自己办,基层民主搞好了,人民群众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单位的主人,社区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其次,基层民主是培育人民民主能力的大学校。区别于上层的间接民主,基层民主是以人人参与为显著特点的。人民群众在直接参与基层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的过程中,逐渐会了解什么是民主、怎样做才是民主,逐渐养成民主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以培育大众民主能力为己任的基层民主,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实基础。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民主观念、民主能力、民主素质的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能有一个大的发展。第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本”是最小的,成效却是显著的。与上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广,牵扯矛盾复杂有所不同,基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小,主要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社区内部的事情。社会中许多矛盾和问题,往往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内部产生的,人民群众也更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因此,把每一个基层单位或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就有了根基。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某一单位或社区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走了弯路,出了问题,也容易调控,不至于出现大范围的社会动荡。最后,基层民主还可以直接成为上层民主的试验田,为国家民主建设提供理论上和制度上的资源,并形成上下联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共同培植民主政治发育、生长的机制,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建设。

扩大基层民主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在农村,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集体财务等管理制度,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探索基层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机制。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基层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立起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城镇,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我管理功能,建立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在企业、事业单位,要坚持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越是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越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认真和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共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搞上去。

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重点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民主选举。要通过法律制度对选民登记、候选人的产生、投票、当选等程序加以进一步规范,防止贿选现象的发生,要防范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二是民主决策。要完善基层重大决策的规则与程序,实现基层重大事物的决策民主化,对于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建立并落实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建立决策的论证制与责任制。三是民主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民智,积累经验,创造出规范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四是民主监督。要从决策到执行各个环节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对人、财、物的管理与使用,要实行跟踪监督,堵塞管理漏洞,维护人民的利益。如村务公开就是一种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应该加强并使之制度化。村务公开后,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与要求,要及时予以答复;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应坚决予以纠正。使群众能真正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