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网络是个不错的东西,是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生事物,作为父母应该赞同或支持孩子学习新东西。但事实上,孩子的喜欢上网,已经成了父母天下第一担心的事。父母们真的像避瘟神一样,惊心胆颤地避免孩子上网。因为上网或上网成瘾,使许多孩子影响读书甚至变坏的活生生的事实,让父母谈网色变。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上网,策略是明令禁止,违者重罚,遵者重奖。不要说这是蛮不讲理的霸道,身为父母确实是出于无奈。有的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读书,尤其是面临中考或高考的时候,坚持家里不买电脑,宁肯自己不用也不想使电脑成为孩子的诱惑,承诺考上大学后再买。有的父母家里买了电脑,孩子在家也严禁使用,并锁在房间里防止孩子偷偷用电脑。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没有按时回家,就以为去了网吧,一家一家地去侦察与寻找。
对于防止孩子上网,父母真是用心良苦,而且是苦不堪言。有的父母对已经上网有瘾的孩子,真是忧心忡忡,束手无策。软的说服没有用,硬的也不行,简直是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大多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电脑游玩上。还有那些要命的遍地色情,大人都会色令智昏,青春期的孩子更是会丢了灵魂。
现在中国首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出来了,证明父母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而且确实是江水寒冷鸭先知。报告显示有26%的青少年有上网成瘾的问题,其中有13%是存在网瘾倾向。这个数字是相当大了,还不包括喜欢上网,经常上网的青少年。
一旦上网成瘾,就成了一种病态,势必影响孩子的读书与心身健康。父母不太管的孩子容易上网成瘾,这说得通,因为放任自由嘛。但父母特别严厉的孩子,同样也容易上网成瘾,这说点说不通了,那让父母还能怎么办呢?管不得法?不要说得这样轻松,那怎样的管才算得法呢?
现在已经有专家,对网瘾“患者”提出了诊断标准,也认识到网瘾对心身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极大。判断网瘾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一是上网者上网入迷,时间上自己无力控制。如果上网时间长,但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当断则断,那还无妨。有瘾者一上网就无法自控,废寝忘食,昼夜不知。不能上网就六神无主,还会感到烦躁这不安、情绪低落和无所适从。这种状态下的人,干其他什么事都没有劲,甚至感到这样活着也没有味道。
二是迷失在网络之中,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的角色也成了网络中扮演的一个角色,却淡忘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社会生活角色,才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角色。如果丧失了社会角色,成了网络生存者,那现实中的生活必然成了问题。
网络为什么有如此迷惑和吸引人的魔力,这或者是违背了网络信息功能的初衷。吸引力变成了魔力,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魔力的魔鬼有两个,一个是游戏,一个是色情。游戏已经不是一种游乐的消遣,大型的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足以让人整天迷在其中,处于高度的紧张快乐之中。游戏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玩游戏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处于青少年的孩子,一旦涉足其中,那还会有自拔之力,全家人一起帮助,也很难帮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
还是一个就是色情,色情的危害猛于虎。青少年是青春萌发时期,对异性,对性有渴望了解的心理。这像是对待幼苗,需要和风细雨的教育。但是网上的色情,猛烈得像暴风骤雨,泛滥得像汪洋大海。让青少年像还没有学会游泳,一下淹没到了色情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不就完蛋了。
一个学生,迷于游戏,迷于色情,还能有心思读书吗?那怕不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同样是读不好书的,因为那是走上了一条歧路。这个问题不应该让应试教育来背黑锅,确实不是他的主要责任。去怪应试教育有失公正,也影响问题的真正解决。迷于游戏,就是游戏人生。迷于色情,就是危害人生。罪责就是游戏与色情的严重失控。
仅靠防沉迷软件是没有用的,软件是死的,人是活的,那是防不住的,事实已经证明是防不住的。要是有这那简单、轻松就被防住了,那中国的事情都很好办了。从事游戏产业的人,巴不得人人都去天天上网,上网越多赚钱越多,搞产业就是唯利是图啊。
色情更是不用说了,色情成就了网络,色情造就了名人,还会成了名就一脚踢走了色情,况且还有后来者。到处是女人的肥奶、屁股,女人装腔作势的引诱,甚至还有男人的阳具与性交,网络真是成了性的祸水的泽国。
这样的网络,谁家的父母不担心孩子上网呢?你是父母的话,试试看,你敢上孩子任意上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