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代表”
1、内容:是有机结合的整体。
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解决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②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全面发展。
③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2、地位。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a、继承坚持、一脉相承表现在三个方面。
b、发展创新要从两方面把握和阐述。
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如何理解:
a、立党之本指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这也是对我们党几十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总结。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①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③要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④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
二、思想路线
1、思想路线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标志。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①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统一的,体现在: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②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①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和要求。
②贯彻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实行群众路线。
注意联系改革实际可能出主观性试题的考点。
4、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
①提出“三个有利于”是贯彻思想路线的结果,是生产力标准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化,是检验改革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②贯彻“三个有利于”,可以使人们避开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的进展。
5、如何把握“与时俱进”。
①与时俱进是指要随社会实践而发展。
②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都属于思想路线的内容。
③与时俱进的关键和核心是创新精神。
④创新包括许多方面,而作为基础的、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所谓理论创新,就是指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马克思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创新。
2、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史就证明了它在与时俱进。
3、既然马克思主义本身在与时俱进,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应该是:坚持基本原理,反对教条主义。
4、结论: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新的实践。(注意:这一点也可能联系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其对改革实践的指导出材料分析题。)
四、如何认识“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是为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是为了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3、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成果来应对前进路上的矛盾和困难。离开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
4、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在内容上应该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5、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做到:①深化改革;②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自身的执政能力。
6、现阶段我们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五、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1、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阐述的是发展的目的和内容。
②科学发展观是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身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①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②人和自然不和谐;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协调;⑤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搞好“五个统筹”;五个统筹正是针对我们现实发展中存在着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
4、构建和谐社会。
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②它体现了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