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券商和基金联席会议上,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感慨的说:现在卖基金像是卖苦力。盛总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基金销售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联合证券销售基金的决心、雄心和信心。2004年,像联合证券这类像卖苦力一样卖基金的券商不再少数,如国泰君安证券2004年卖了90亿份基金,银河证券卖了75亿份,华泰证券、兴业证券和华夏证券的基金销售量都在30亿份以上。尽管基金销售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基金销售证券公司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收益,如联合证券2004年的基金分仓量接近200亿元,经纪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较2003年提高了30%。
为什么证券公司2004年在基金销售上拼出了这等业绩呢?证券公司为什么要下大力气卖基金呢?华夏证券经纪业务总部的一位老总对笔者说,通过基金销售获取一定的收益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还是锻炼了队伍,改变了证券公司传统的坐商模式,提高了证券公司的营销能力,革命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基金销售将引发证券公司本来面目的恢复和归位。
那么,证券公司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华夏证券的这位朋友从美国华尔街的雏形——梧桐树协议开始一一道出了证券公司的本来面目。他认为:证券公司首先是联系筹资者和出资者的中介机构;其次是为筹资者和出资者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机构;再次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机构和发售机构,而高风险的投资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则是证券公司的派生业务,并不是证券公司的主业。但是这十几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后我国的证券公司则是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其结果是服务质量的退化,客户群体的流失,大量的高风险业务不仅吞噬了低风险业务的利润,而且许多证券公司还因之出现了巨额亏损,如1997年前南方证券在经纪业务方面可谓出类拔萃,风头盛健,但是由于大量涉足高风险的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导致好端端的一个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这不仅是南方证券的悲哀,也是证券行业的不幸。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南方证券、汉唐证券等等公司的纷纷倒下,不仅警世人,而且警醒人。目前,许多证券公司的老总们已经感悟到恢复证券公司本来面目,建立以营销为导向的证券公司新的运作模式的紧迫感和现实感,也出现了类似联合证券盛总这样的先行者,也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冒一定的风险,要卖苦力,但是既然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如此的趋势,顺势而为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最大的赢家。
这里,笔者想到到哲人的一句名言:真实就是美。笔者将这句名言奉送给正在觉醒、正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国证券公司的决策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