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行昆婚姻经济学的批判
曹国奇
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婚姻现象,这无疑是一种创新,是要肯定的。从个人已拜读的叶先生的作品看(其发在网上的文章没有全读),认为他的交易婚姻观并无大错。的确,无论是从性爱上看,还是从物质上看,还是从精神上看,还是从生儿育女上看,婚姻都是一种交易。然而站在整个理论的构架上看,叶行昆的婚姻经济理论同己有经济理论一样,只能是伪科学。这里先说句题外话,本人对婚姻经济学是没有研究的,在我的作品中也从来是将性爱的合作与交换列为例外,不与考虑。这么做不在别的,只在于个人还不了解性爱的深层原因。单独撰文批判叶氏理论,绝非他的作品有真正的理论创新,值得批判,而是在于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他的谬论将会毒性倍增。批判他是出于责任。下面以其“由杨翁结合而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为基础进行批判。
一、 叶氏捡了个破乱货当真理
叶行昆分析爱情婚姻的工具是经典经济理论的自利人和利益最大化假设,这种假设在经济学、生物学和哲学中一直颇有争议,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则是十足的破乱货。那么经典经济学有多破乱呢?美国某总统(名字忘了)气愤到极点时大叫要砍掉经济学家的一只手,因为同一问题能被经济学家反解释和顺解释,其表现与电视里谈论股票的那些专家的表现别无二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将社会主义国家搞成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就是这种破乱货却是叶行昆分析婚姻行为的绝对标准。在能以科学冠称的学科中没有比经济学更桨糊的,但是在他看来:“那些文学家从情感角度解释婚姻,可情感又不是股气儿也不是股水儿,难以度量,结果是越演义越浆糊,……,最后,我们找到经济学家,他们说: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消费场所,本质上就是一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嘛!其实恩格斯不是早说过了吗: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嘿嘿,不懂经济学的人说这话也就算了,但懂经济学的人说这话就有欺世之嫌。如果说文学家对婚姻情感的极端宣扬的确不好,那么叶行昆对婚姻中自私成份的极端宣扬则直接将人类婚姻引向灾难。还没有资料显示人类一夫一妻制由所有制决定,恰好相反,家庭似乎是私有制的基础。从逻辑上讲,家庭是体制的最基本单元,岂有家庭后于体制产生的道理?许多动物中有家庭,但没有私有制。如依恩格斯想当然的逻辑,“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那么公有制必然导致共产共妻。叶行昆推崇这一谬论,说明他同恩格斯一样将女人当成男人私产,既然如此,他的交易婚姻论在本质上就是男人买卖女人了,而非男女都选择对方。已保存的原始部落中没有表现出叶行昆的婚姻观,不知叶行昆考证过这点少得可怜的活资料没有?
二、 要研究婚姻就得找到婚姻的原因和动因
从已看过的叶氏的文章看,叶行昆根本就没有讨论婚姻的原因,他对婚姻的描述纯属主观猜测。本人一向是回避这个问题的,在此也只好献丑了。两性生物是通过“生孩子”延续自己的,上天规定了通过“婚姻”完成这一使命。人类是通过体内受精来生孩的,在体内受精的所有婚配中,都存在着对异性的精心选择,选择的动因在于下一代有更多的延续几率。这是因为下一代的基因中一半是雌的,一半是雄的。自私的基因规定了狮狼虎鸟鼠等必须选择优秀的对方,请注意是优秀的对方!这种优秀是以“下一代有更多的延续几率”作为判断标准的,而财富(食物)是众多条件中的一个。生命的延续并非仅有财富(食物)就行,强壮似乎更重要。多数动物不是以财富(食物)作为择夫的首要标准,如雄狮工蜂都不是捕食的料,而独居动物的婚姻中大多没有物质(食物)因素的参与。早期的人类中男人也不是财富(食物)的主要创造者,从现在对原始部落的考证看,男人主要是通过强壮、智慧(包括调情)赢得女人的芳心。另一面,雄性更喜欢健康而漂亮的雌性。雌雄对对方的要求不同,这在于雌雄的天职不同,但是动因相同,都是为了共同的下一代有更多延续几率。
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意识高度发达,这使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因更为复杂。如狮虎只是饿了才捕杀,且不多取,但是人类的捕杀往往不是因为饿。虽然物质永远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人类行为更多是为了精神上需要。尤其是在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人们更加倾向精神选择。人类的择偶标准是极其复杂的,只是不同人的侧重面不同,少数人则走向极端择偶。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就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文学艺术普遍张扬爱情婚姻的精神选择时,那绝非空穴来风。文学艺术没有解释爱情婚姻的原因和动因的义务,他们只是张扬实际,所以从科学角度看他们解释得一桶桨糊。但是叶行昆是从科学角度解释爱情婚姻,这样当他用“自私、最大化”这种本身就一桶桨糊的极端观点来解释如此复杂爱情婚姻现象时,他比谁都一桶桨糊。
人类的绝大多数性爱不是为了生育,而是娱乐。这种天伦之乐不要什么物质基础,只要两相情愿即可,尽管这种两相情愿总是受道德的制约。叶行昆将物质利益上升为爱情婚姻的主导因素,显然忽视了这个至关重要的一点。
叶先生别忘了,真正解释爱情婚姻的理论------遗传学并没有被任何经典经济理论融纳,经典经济理论只融纳了达尔文竞争理论而己。这里之所以不用“进化论”描述,是因为进化论分达尔文进化论和群体进化论,经济学中也同样没有融纳群体进化论。用如此浅薄的经济学来解释如此复杂的爱情婚姻现象,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三、 要研究交换首先得弄清为什么能交换
已有的经济理论不曾回答这个问题,显然独居动物中是没有什么交换的,性的交换除外。如不考虑性的交换,我们不难得出利他本性是能交换的原因。事实上两个绝对自私的个体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构成群体的,自然没有这交换那交换。没有利他是没有合作的,从而没有分工,进而没有交换。怎么看人类是既自私也利他的动物,但是经典经济理论中彻底排除了利他。生命之初是无性繁殖,是没有性的,从而没有爱情和婚姻。性是进化出来的,目前很难说清性的终极原因是什么,但是利他是动物性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前提,这是肯定的。对人类而言,利他决定了我们都要关心合作方的利益,而非如自私指示的那样只关心自己,只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任何人在合作之前都是自私的,行为主要受自私支配,但是合作后利他本性便被激励,行为主要受利他支配,从而双赢普遍存在。利他使人们在爱情婚姻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关怀感和同甘共苦感等等,这是每个暗恋和已恋,暗婚和已婚人都会有的感觉。当叶行昆极度夸张婚姻中的自私本性时,多少得有点亲身体会,我想他与老婆(情人)做爱时一定是只顾自己快乐和发泻,而不管老婆死活;当老婆人老珠黄时也一定会一脚踢开,再找个嫩的。叶先生不用算什么离婚的经济价代,来解释多数人不愿离婚,嘿嘿,我在经济学上也不赖,我帮你算。你身为博士,(一)你收入永远大支出,且收入不断,越来越高,离婚永远不会分割你未来的更高额收入,你只管离;(二)你用不完的钱也带不走,与其死后给与别人,不如活着时多找几个老婆,快活快活,还可以多遗传几个龙种。要知道多遗传龙种才是自私人奋斗一生的最根本利益,这是必须最大化的。也许你用来鄙视文学、政治和科学的经济理论中根本就没有谈到自私人的最根本利益是遗传龙种,那只说明你选用的那种经济理论是个破乱货。
四、 最后看看叶行昆自欺其人的手法
经济学在斯密李嘉图这代人之后便骗术横行,先是肆意杜撰逻辑,如果杜撰之后还解释不通,便将特例当普遍,反而指责普遍违背理论,是错的。叶行昆不愧是经典理论的滴系传人,对此也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之所以要这么做,绝不是他的品德不好,而是因为极其复杂的择偶标准被他简化自私自利,他不得不使用骗术,将特例当普遍以欺世盗名。
(一)、杨翁结合本身就是婚姻市场上的特例,不具普遍性,不管他们是以什么原因什么目的结合,都不可作为通则的证据,这是写论文的起码常识。我绝不打算评价翁小姐的动机,但叶说“就是杨大师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过世,翁小姐也不过正值中年,但是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实在太没普遍性!象杨老头这样的人多的是。
(二)、叶行昆说“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翁小姐似乎并没有什么超人才能和非凡的出身,但她很聪明,懂得抢抓机遇,天赐良机,使其结识杨大师,时隔十年后又恰逢大师丧偶新鳏,岂有放过之理,嫁给大师从此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钱、名声、地位、美国国籍自然不在话下,一举得到她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很多东西,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嘿嘿,翁小姐的硕士身虽然较之于叶博士才能平平,但在工人老大粗和文盲富豪眼里己是人中精灵了。若谈物质利益,年青人中比杨老头富有的大有人在,且嫁给任何一个美国人都能入美国藉。至于名声,这种老少配在己有道德标准下绝非什么好名声。杨翁二位作为理性人难道想不到这一点?我看是极端推崇理性人的叶先生写作写作将“理性人”搞忘了。
(三)、叶行昆说“假如杨先生不是大名鼎鼎的诺奖获得者,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的科技工作者,想必我们的翁妹妹是不会爱上他,甚至嫁给他的。难道只有老科学家才有科学事业?才有七情六欲?而老科技工作者就丝毫没有?没听说过富翁们有因‘强奸罪‘或‘猥亵罪’而被指控或起诉的吧。“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郎才(财)女貌,乃是‘黄金法‘。” 为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违背事实及乱弹琴到这种程度并不多见。(一)普通人中这种老少配时有报道,更多的则没报道,可查婚姻登记。如叶争辩这段话是说翁小姐不会嫁给普人,嘿嘿,请问你要用没发生的事件证明什么?(二)、强奸、猥亵与杨翁配有什么关系?这不乱弹琴?再说,克林顿、××球星、××大臣等你叶先生就没听说过?
(四)、建议叶先生到公安局去一次,看看是自利的爱情婚姻多,还是利他爱情婚姻多。前者会选择谋害配偶(情人)以获其财产,后者会选择为使配偶(情人)幸福而挺而走险。
曹国奇
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婚姻现象,这无疑是一种创新,是要肯定的。从个人已拜读的叶先生的作品看(其发在网上的文章没有全读),认为他的交易婚姻观并无大错。的确,无论是从性爱上看,还是从物质上看,还是从精神上看,还是从生儿育女上看,婚姻都是一种交易。然而站在整个理论的构架上看,叶行昆的婚姻经济理论同己有经济理论一样,只能是伪科学。这里先说句题外话,本人对婚姻经济学是没有研究的,在我的作品中也从来是将性爱的合作与交换列为例外,不与考虑。这么做不在别的,只在于个人还不了解性爱的深层原因。单独撰文批判叶氏理论,绝非他的作品有真正的理论创新,值得批判,而是在于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他的谬论将会毒性倍增。批判他是出于责任。下面以其“由杨翁结合而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为基础进行批判。
一、 叶氏捡了个破乱货当真理
叶行昆分析爱情婚姻的工具是经典经济理论的自利人和利益最大化假设,这种假设在经济学、生物学和哲学中一直颇有争议,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则是十足的破乱货。那么经典经济学有多破乱呢?美国某总统(名字忘了)气愤到极点时大叫要砍掉经济学家的一只手,因为同一问题能被经济学家反解释和顺解释,其表现与电视里谈论股票的那些专家的表现别无二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将社会主义国家搞成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就是这种破乱货却是叶行昆分析婚姻行为的绝对标准。在能以科学冠称的学科中没有比经济学更桨糊的,但是在他看来:“那些文学家从情感角度解释婚姻,可情感又不是股气儿也不是股水儿,难以度量,结果是越演义越浆糊,……,最后,我们找到经济学家,他们说: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消费场所,本质上就是一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嘛!其实恩格斯不是早说过了吗: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嘿嘿,不懂经济学的人说这话也就算了,但懂经济学的人说这话就有欺世之嫌。如果说文学家对婚姻情感的极端宣扬的确不好,那么叶行昆对婚姻中自私成份的极端宣扬则直接将人类婚姻引向灾难。还没有资料显示人类一夫一妻制由所有制决定,恰好相反,家庭似乎是私有制的基础。从逻辑上讲,家庭是体制的最基本单元,岂有家庭后于体制产生的道理?许多动物中有家庭,但没有私有制。如依恩格斯想当然的逻辑,“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那么公有制必然导致共产共妻。叶行昆推崇这一谬论,说明他同恩格斯一样将女人当成男人私产,既然如此,他的交易婚姻论在本质上就是男人买卖女人了,而非男女都选择对方。已保存的原始部落中没有表现出叶行昆的婚姻观,不知叶行昆考证过这点少得可怜的活资料没有?
二、 要研究婚姻就得找到婚姻的原因和动因
从已看过的叶氏的文章看,叶行昆根本就没有讨论婚姻的原因,他对婚姻的描述纯属主观猜测。本人一向是回避这个问题的,在此也只好献丑了。两性生物是通过“生孩子”延续自己的,上天规定了通过“婚姻”完成这一使命。人类是通过体内受精来生孩的,在体内受精的所有婚配中,都存在着对异性的精心选择,选择的动因在于下一代有更多的延续几率。这是因为下一代的基因中一半是雌的,一半是雄的。自私的基因规定了狮狼虎鸟鼠等必须选择优秀的对方,请注意是优秀的对方!这种优秀是以“下一代有更多的延续几率”作为判断标准的,而财富(食物)是众多条件中的一个。生命的延续并非仅有财富(食物)就行,强壮似乎更重要。多数动物不是以财富(食物)作为择夫的首要标准,如雄狮工蜂都不是捕食的料,而独居动物的婚姻中大多没有物质(食物)因素的参与。早期的人类中男人也不是财富(食物)的主要创造者,从现在对原始部落的考证看,男人主要是通过强壮、智慧(包括调情)赢得女人的芳心。另一面,雄性更喜欢健康而漂亮的雌性。雌雄对对方的要求不同,这在于雌雄的天职不同,但是动因相同,都是为了共同的下一代有更多延续几率。
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意识高度发达,这使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因更为复杂。如狮虎只是饿了才捕杀,且不多取,但是人类的捕杀往往不是因为饿。虽然物质永远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人类行为更多是为了精神上需要。尤其是在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人们更加倾向精神选择。人类的择偶标准是极其复杂的,只是不同人的侧重面不同,少数人则走向极端择偶。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就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文学艺术普遍张扬爱情婚姻的精神选择时,那绝非空穴来风。文学艺术没有解释爱情婚姻的原因和动因的义务,他们只是张扬实际,所以从科学角度看他们解释得一桶桨糊。但是叶行昆是从科学角度解释爱情婚姻,这样当他用“自私、最大化”这种本身就一桶桨糊的极端观点来解释如此复杂爱情婚姻现象时,他比谁都一桶桨糊。
人类的绝大多数性爱不是为了生育,而是娱乐。这种天伦之乐不要什么物质基础,只要两相情愿即可,尽管这种两相情愿总是受道德的制约。叶行昆将物质利益上升为爱情婚姻的主导因素,显然忽视了这个至关重要的一点。
叶先生别忘了,真正解释爱情婚姻的理论------遗传学并没有被任何经典经济理论融纳,经典经济理论只融纳了达尔文竞争理论而己。这里之所以不用“进化论”描述,是因为进化论分达尔文进化论和群体进化论,经济学中也同样没有融纳群体进化论。用如此浅薄的经济学来解释如此复杂的爱情婚姻现象,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三、 要研究交换首先得弄清为什么能交换
已有的经济理论不曾回答这个问题,显然独居动物中是没有什么交换的,性的交换除外。如不考虑性的交换,我们不难得出利他本性是能交换的原因。事实上两个绝对自私的个体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构成群体的,自然没有这交换那交换。没有利他是没有合作的,从而没有分工,进而没有交换。怎么看人类是既自私也利他的动物,但是经典经济理论中彻底排除了利他。生命之初是无性繁殖,是没有性的,从而没有爱情和婚姻。性是进化出来的,目前很难说清性的终极原因是什么,但是利他是动物性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前提,这是肯定的。对人类而言,利他决定了我们都要关心合作方的利益,而非如自私指示的那样只关心自己,只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任何人在合作之前都是自私的,行为主要受自私支配,但是合作后利他本性便被激励,行为主要受利他支配,从而双赢普遍存在。利他使人们在爱情婚姻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关怀感和同甘共苦感等等,这是每个暗恋和已恋,暗婚和已婚人都会有的感觉。当叶行昆极度夸张婚姻中的自私本性时,多少得有点亲身体会,我想他与老婆(情人)做爱时一定是只顾自己快乐和发泻,而不管老婆死活;当老婆人老珠黄时也一定会一脚踢开,再找个嫩的。叶先生不用算什么离婚的经济价代,来解释多数人不愿离婚,嘿嘿,我在经济学上也不赖,我帮你算。你身为博士,(一)你收入永远大支出,且收入不断,越来越高,离婚永远不会分割你未来的更高额收入,你只管离;(二)你用不完的钱也带不走,与其死后给与别人,不如活着时多找几个老婆,快活快活,还可以多遗传几个龙种。要知道多遗传龙种才是自私人奋斗一生的最根本利益,这是必须最大化的。也许你用来鄙视文学、政治和科学的经济理论中根本就没有谈到自私人的最根本利益是遗传龙种,那只说明你选用的那种经济理论是个破乱货。
四、 最后看看叶行昆自欺其人的手法
经济学在斯密李嘉图这代人之后便骗术横行,先是肆意杜撰逻辑,如果杜撰之后还解释不通,便将特例当普遍,反而指责普遍违背理论,是错的。叶行昆不愧是经典理论的滴系传人,对此也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之所以要这么做,绝不是他的品德不好,而是因为极其复杂的择偶标准被他简化自私自利,他不得不使用骗术,将特例当普遍以欺世盗名。
(一)、杨翁结合本身就是婚姻市场上的特例,不具普遍性,不管他们是以什么原因什么目的结合,都不可作为通则的证据,这是写论文的起码常识。我绝不打算评价翁小姐的动机,但叶说“就是杨大师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过世,翁小姐也不过正值中年,但是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实在太没普遍性!象杨老头这样的人多的是。
(二)、叶行昆说“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翁小姐似乎并没有什么超人才能和非凡的出身,但她很聪明,懂得抢抓机遇,天赐良机,使其结识杨大师,时隔十年后又恰逢大师丧偶新鳏,岂有放过之理,嫁给大师从此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钱、名声、地位、美国国籍自然不在话下,一举得到她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很多东西,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嘿嘿,翁小姐的硕士身虽然较之于叶博士才能平平,但在工人老大粗和文盲富豪眼里己是人中精灵了。若谈物质利益,年青人中比杨老头富有的大有人在,且嫁给任何一个美国人都能入美国藉。至于名声,这种老少配在己有道德标准下绝非什么好名声。杨翁二位作为理性人难道想不到这一点?我看是极端推崇理性人的叶先生写作写作将“理性人”搞忘了。
(三)、叶行昆说“假如杨先生不是大名鼎鼎的诺奖获得者,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的科技工作者,想必我们的翁妹妹是不会爱上他,甚至嫁给他的。难道只有老科学家才有科学事业?才有七情六欲?而老科技工作者就丝毫没有?没听说过富翁们有因‘强奸罪‘或‘猥亵罪’而被指控或起诉的吧。“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郎才(财)女貌,乃是‘黄金法‘。” 为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违背事实及乱弹琴到这种程度并不多见。(一)普通人中这种老少配时有报道,更多的则没报道,可查婚姻登记。如叶争辩这段话是说翁小姐不会嫁给普人,嘿嘿,请问你要用没发生的事件证明什么?(二)、强奸、猥亵与杨翁配有什么关系?这不乱弹琴?再说,克林顿、××球星、××大臣等你叶先生就没听说过?
(四)、建议叶先生到公安局去一次,看看是自利的爱情婚姻多,还是利他爱情婚姻多。前者会选择谋害配偶(情人)以获其财产,后者会选择为使配偶(情人)幸福而挺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