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经历了哪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经历了哪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虽然欧洲联盟的初级组织形式在二战后已出现,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1957年由6个国家签订的《罗马条约》最早形成了目前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

  1989年4月以德洛尔为首的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获得批准,形成了欧洲货币联盟的初步安排;《德洛尔报告》强调欧盟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③固定汇率。

  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通过《政治联盟条约》规定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社会政策;通过《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确定最迟于1999年1月1日前,在“经济货币联盟(EMU)”内实现统一货币、统一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上述两个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该条约的签定是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碑。根据《马约》所制订的时间表,EMU的形成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目的在于促进欧洲同盟国之间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合作、协调和趋同;最后一个阶段才真正标志着货币同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