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出华为》看华为魅力
知道"华为"这个名字有好几年了,从听说到亲密接触,从认识到了解,从误解到理解,从讨厌到喜爱……和华为有了太多的不解之缘,自以为已经很熟悉它了。而一本《走出华为》,却在沧桑与凄凉的名字下,让我读出了曾作为一名华为人的汤胜平对华为的那种依恋和自豪,虽无从考证汤兄(《走出华为》作者)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但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华为的魅力,使我更加喜欢上了这个以"狼"自称的公司。
华为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在于它的务实、在于它的人才机制、在于它的企业文化、在于它能够反映出人才的真正价值,在于……
华为似乎拥有着太多的魅力源,而其中最吸引我的却是它的大气量、细节情怀以及"不要脸"理论和"狼性"理论。
华为有着特有的气魄。它敢于让员工做他没有做过的事情,它愿意将专业毫不对路的机械、地质甚至文史哲等专业的毕业生花上一年的时间,为他耗费大量的培训资源,硬是把他们从"交换机盲"培养成"华为通",更重要的是,不是华为缺这些专业的人,而是华为愿意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挑战和培训;同样,华为会在考虑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表现的基础上,让他进入一个崭新的岗位,因为,华为希望员工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来拓宽他们职业的视野以及事业发展的高度。为此,它不惜调动大量的人财物构建起8000人的内部培训网络。这需要怎样的执著和气魄?
华为有着独特的"细节"情怀。细节决定成败,这在华为体现的淋漓尽致:卫生间中永远都有质地很好的手纸、面巾纸、洗手液,有些还有擦手的湿毛巾、一次性梳子;华为的司机永远不折不扣的坚持着7项规定;华为人在推行职业化管理后始终坚持了"放置水笔的时候笔尖朝下"等行为规范;华为员工的"餐厅"是清一色的快餐,其中还不乏华为老员工自己开的快餐公司,员工购餐也是清一色一字长龙,秩序井然根本没有加塞情况的发生,偶然出现一个,仔细一看,也会是个没有胸挂员工卡的培训中心的学员。……所有的这些都"与钱没有太大关系,但与管理精神完全相关"。就此,我对"什么是大公司?能把小事情按照大事情标准做的就是大公司"坚信不移。
华为有着化贬为褒的力量。这一点直接的体现在它的"不要脸"理论和"狼性"理论。
"不要脸"理论在疯狂英语的倡导者李阳先生那里是听说过的,大体是讲学习语言是要敢于开口的,不要怕贻笑大方。但华为却将"不要脸"理论升华成"坦然沟通,追求进步"的有效途径。让人不禁在了悟后大为赞叹。正如文中所述:
"华为有民主生活会,很多人听起来肯定很新鲜,公司怎么搞得像行政机关一样。这就是华为,只要是好东西,它就拿过来,而且改进的更彻底,更完善。
民主生活会有两个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自我批评的成分又要多一些。因为,华为认为只有具备自我批评精神的人才能生长。这就是"不要脸"理论。
华为的民主生活会是要刺刀见红的,挠痒痒根本过不了关。"
佩服,如此的力度,如此的胆识!众所周知,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就是爱面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就来自善意的或恶意的爱面子。华为的这种"不要脸"的精神和行动,让员工把各自的主张和诉求通过组织的渠道有序舒解出来,人际关系在没有猜疑和隐瞒的轻松气氛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纯洁。一如华为老总任正非的朴实和高屋建瓴的理论:把事物暴露在阳光下,有了阳光,什么都温暖了。
"狼子野心"是华为对自己的描述,而且是乐此不疲,几年来他们赋予了"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以许多的内涵。仔细想来,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也正是自然界中动物之争的最好体现吗?正如书中所述:"国外公司,就不愿、不知和不能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迅速改进产品,华为却是嗅觉灵敏、敢于纵身扑上前去的最强者"。
"你说你要什么吧,你想要什么,华为就能给你什么。"
"我们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先把自己已经有的东西搞成熟,我们认为这实在是一种狼子野心。"
这就是华为的"狼性",没有什么"团结合作"那么高雅,而是表现出"穷凶极恶",对"猎物"的穷追不舍,不到手不罢休,不把自己累趴下不罢休。这一点,我因亲身体会而深信不疑。记得孟村开局验货时,少了两条用户电缆,就这两条用户电缆使得这名发货的华为工程师丢掉了饭碗。而这两条用户电缆"坐着飞机"很快来到我们的身边,从这层意义上讲华为不是贪图蝇头小利,而是通过以小搏大来"霸占"整个市场的。
华为的"远大"既是高瞻远瞩,又是一种面对目标的狼性:执着,专一,野心。只有前者,没有后者,那就是海市蜃楼,就是好高鹜远。
这就是华为,一个真实的华为,一个近在咫尺却又很遥远的华为,一个不事张扬却以自身的魅力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华为。
知道"华为"这个名字有好几年了,从听说到亲密接触,从认识到了解,从误解到理解,从讨厌到喜爱……和华为有了太多的不解之缘,自以为已经很熟悉它了。而一本《走出华为》,却在沧桑与凄凉的名字下,让我读出了曾作为一名华为人的汤胜平对华为的那种依恋和自豪,虽无从考证汤兄(《走出华为》作者)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但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华为的魅力,使我更加喜欢上了这个以"狼"自称的公司。
华为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在于它的务实、在于它的人才机制、在于它的企业文化、在于它能够反映出人才的真正价值,在于……
华为似乎拥有着太多的魅力源,而其中最吸引我的却是它的大气量、细节情怀以及"不要脸"理论和"狼性"理论。
华为有着特有的气魄。它敢于让员工做他没有做过的事情,它愿意将专业毫不对路的机械、地质甚至文史哲等专业的毕业生花上一年的时间,为他耗费大量的培训资源,硬是把他们从"交换机盲"培养成"华为通",更重要的是,不是华为缺这些专业的人,而是华为愿意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挑战和培训;同样,华为会在考虑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表现的基础上,让他进入一个崭新的岗位,因为,华为希望员工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来拓宽他们职业的视野以及事业发展的高度。为此,它不惜调动大量的人财物构建起8000人的内部培训网络。这需要怎样的执著和气魄?
华为有着独特的"细节"情怀。细节决定成败,这在华为体现的淋漓尽致:卫生间中永远都有质地很好的手纸、面巾纸、洗手液,有些还有擦手的湿毛巾、一次性梳子;华为的司机永远不折不扣的坚持着7项规定;华为人在推行职业化管理后始终坚持了"放置水笔的时候笔尖朝下"等行为规范;华为员工的"餐厅"是清一色的快餐,其中还不乏华为老员工自己开的快餐公司,员工购餐也是清一色一字长龙,秩序井然根本没有加塞情况的发生,偶然出现一个,仔细一看,也会是个没有胸挂员工卡的培训中心的学员。……所有的这些都"与钱没有太大关系,但与管理精神完全相关"。就此,我对"什么是大公司?能把小事情按照大事情标准做的就是大公司"坚信不移。
华为有着化贬为褒的力量。这一点直接的体现在它的"不要脸"理论和"狼性"理论。
"不要脸"理论在疯狂英语的倡导者李阳先生那里是听说过的,大体是讲学习语言是要敢于开口的,不要怕贻笑大方。但华为却将"不要脸"理论升华成"坦然沟通,追求进步"的有效途径。让人不禁在了悟后大为赞叹。正如文中所述:
"华为有民主生活会,很多人听起来肯定很新鲜,公司怎么搞得像行政机关一样。这就是华为,只要是好东西,它就拿过来,而且改进的更彻底,更完善。
民主生活会有两个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自我批评的成分又要多一些。因为,华为认为只有具备自我批评精神的人才能生长。这就是"不要脸"理论。
华为的民主生活会是要刺刀见红的,挠痒痒根本过不了关。"
佩服,如此的力度,如此的胆识!众所周知,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就是爱面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就来自善意的或恶意的爱面子。华为的这种"不要脸"的精神和行动,让员工把各自的主张和诉求通过组织的渠道有序舒解出来,人际关系在没有猜疑和隐瞒的轻松气氛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纯洁。一如华为老总任正非的朴实和高屋建瓴的理论:把事物暴露在阳光下,有了阳光,什么都温暖了。
"狼子野心"是华为对自己的描述,而且是乐此不疲,几年来他们赋予了"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以许多的内涵。仔细想来,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也正是自然界中动物之争的最好体现吗?正如书中所述:"国外公司,就不愿、不知和不能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迅速改进产品,华为却是嗅觉灵敏、敢于纵身扑上前去的最强者"。
"你说你要什么吧,你想要什么,华为就能给你什么。"
"我们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先把自己已经有的东西搞成熟,我们认为这实在是一种狼子野心。"
这就是华为的"狼性",没有什么"团结合作"那么高雅,而是表现出"穷凶极恶",对"猎物"的穷追不舍,不到手不罢休,不把自己累趴下不罢休。这一点,我因亲身体会而深信不疑。记得孟村开局验货时,少了两条用户电缆,就这两条用户电缆使得这名发货的华为工程师丢掉了饭碗。而这两条用户电缆"坐着飞机"很快来到我们的身边,从这层意义上讲华为不是贪图蝇头小利,而是通过以小搏大来"霸占"整个市场的。
华为的"远大"既是高瞻远瞩,又是一种面对目标的狼性:执着,专一,野心。只有前者,没有后者,那就是海市蜃楼,就是好高鹜远。
这就是华为,一个真实的华为,一个近在咫尺却又很遥远的华为,一个不事张扬却以自身的魅力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