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值得探索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都以充分的证据说明,人类在环境和发展方面的某些政策之所以失败,造成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忽略了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制定环境与经济计划和政策的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考察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此,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纷纷把其工具应用到另一领域,形成了环境统计学的两个研究方向:环境经济核算和环境指标体系。环境经济核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要属联合国统计署等于1993年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它以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估价为核心,以环境调整的宏观总量指标为综合目标,借助内部卫星帐户和外部卫星帐户,对环境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的实物型和货币型数据支持。建立环境指标体系,需要先确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依据不同的环境统计框架,可以得到不同的环境指标体系。目前各国使用的环境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合国统计署(UNSD)开发的环境统计开发框架(FDES),二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的压力—状态—反应框架(PSR)。通过环境指标体系,研究人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实物型数据和有关的综合信息。尽管指标和核算都是统计学研究的范畴,但对环境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较多的环境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对环境核算进行深入研究,则需要深厚的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知识。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SEEA 出版之后,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到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中来,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但近年来,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主要研究成果只是集中在对环境调整的宏观总量指标核算内容的争论和投入产出核算两方面,不仅研究范围有限,而且缺乏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热度亦有所下降。

     对这方面的研究,若能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有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考察和研究,相信可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领域的研究有所推进,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