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廉政思想
姚家祥
(1993.12. 发表于《社会主义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专辑)
廉政思想是毛泽东宏伟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尽管在毛泽东著作中,廉政概念并不多见,他也没留下有关廉政思想的专著,但从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撰写的论著看,它包含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廉政思想。研究毛泽东廉政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毛泽东思想,而且对新形势下的反腐保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依据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依据。
1、推动革命的纵深发展,克服各时期党内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毛泽东廉政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处于低潮,党内思想一时异常混乱。有些人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虑,“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出现了贪污和浪费等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一方面告诫全党,革命的低潮是暂时的,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要紧密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保持革命本色;一方面注意把保持廉洁、反对消极腐败现象作为治党治军和保存革命政权的重要措施。他说:“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号召全党同志用力反对贪污和浪费,用以支持战争和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面对新的变化,党内一些同志在思想、作风上发生了不良乃至腐化现象。毛泽东说:“在这个时期内一部分共产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化,在党员中发生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可能的,我们必须和这种党内的腐化思想作斗争。”(2)毛泽东为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他要求“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作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3)要求同志们密切联系群众,戒骄戒躁。1942年春,为肃清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他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著名的整风运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由于积极推进革命,开展反腐败反错误思想的斗争,使大多数中国人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认识,并给予大力支持,这就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胜利在望。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党内部分同志有可能出现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为了防范于未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他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
建国以后,我党上升为执政党。党的这种地位的变化,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优良传统,贪污腐化,蜕化变质。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毛泽东1951年底在《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一文中指出,要在全党内来一次大清理,以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克服七届二中全会所早以料到的这种情况,实现七届二中全会防止腐化的方针。(5)这次“三反”斗争,是在执政的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这一长期斗争的初战。这次运动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教育了干部的大数,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空气,巩固新生的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廉政思想就是这样在不断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党内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正确总结中国各朝代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避免我党重蹈历史覆辙,是毛泽东廉政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其政权,无不肃整官风,把清正廉洁作为吏治中的基本要求。例如汉朝王充说:“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6)唐朝柳宗元说:“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7)魏征说:“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8)纵览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凡是能够坚持吏治清廉的帝国朝代,国家政权就巩固,就呈现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局面。凡为政腐败,其官吏就贪赃枉法,以致政权动荡,民生凋蔽,最终成为改朝换代的原因。毛泽东在总结中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这段历史时指出,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这除了经济技术落后外,首要的第一位的原因,就是“社会制度腐败”。(9)腐败成为它们改造换代的原因。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样是一个腐败的政府。蒋介石及其反动集团一贯坚持反人民的政策,“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这样就使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蒋介石为首的金融寡头,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则集中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这就必须“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10)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被推翻,就是它实行腐败政治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会不会跳出1945年7月初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提到的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的支配?会不会腐化而重蹈历史复辙?黄先生希望我党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毛泽东当时是充满信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1)依靠人民民主就可以消除腐败,打破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周期率。正是基于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十分重视廉政建设,保证了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结晶。
3、列宁的有关廉政思想,是毛泽东廉政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首先是列宁关于经济建设中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思想。列宁在《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的讲话中指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精简我们国家机关,我们必须厉行节约,能够节约多少就节约多少。”(12)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列宁再次指出:“我们应当使我们的国家机关尽量节约。我们应当把沙皇俄国及其资本主义官僚机关遗留在我们国家机关中的很多浪费现象的痕迹全部铲除干净。”(13)列宁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指导苏共改善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而且对支持苏联当时重工业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是列宁关于纯洁党的组织,同党内的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的思想。列宁说:“全部问题在于,以强健的有力量的先进阶级为靠山的执政党要善于纯洁自己的队伍。”(14)“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15)列宁认为,对党员必须实行更严格的法纪,以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他说:“对共产党员应比对非党员三倍严厉地惩办。”(16)还说:“向所有省委会重申,凡有一丝一毫试图对法庭‘施加影响’以‘减轻’共产党员罪责的人,中央将开除出党。(17)”列宁的这些作法,防止了苏共党员的腐化,保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和列宁的这些思想相统一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毛泽东廉政思想是以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而要求全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实践;另一方面,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和俄国一样都面临着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作为重要事情来抓。
二、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容十分广博,涉及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毛泽东廉政思想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内容。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来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抑制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毛泽东指出:“在革命政府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18)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对革命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19)在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继续号召全党“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20)并且在全党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新“三反”运动。这些作法防止了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当官作老爷的作风,保持了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党的正常秩序,保证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的根本原则。毛泽东以此作了不懈的努力。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道理。”“那种专断独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21)在解放战争时,毛泽东强调:“必须坚决地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22)为防止个人独断和包办,保证集体领导,毛泽东于1940年9月作出了“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建国后,毛泽东再次指出:“中央和各级党委必须坚持集体的原则,继续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两种倾向”。(23)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有效地遏止了部分人专断独行、专横跋扈的行为,对克服以人划线、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的腐化作法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坚持原则,反对各种错误倾向。毛泽东要求全党坚持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反对和克服党内的恶劣倾向。他说:“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关系。”(24)坚持原则要学会掌握划清革命和反革命以及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这两种界限。“记着这两条界限,事情就好办,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25)1953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符合党的原则的,……当然要积极支持,打成一片。对不符合党的原则的,就应当保持一个距离,就是说,要划清界限,立即挡回去。”(26)只要人人坚持原则,党和政府就会永远清正廉洁,不会出现消极腐化现象,即使出现了,也容易纠正。
2、毛泽东廉政思想在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
第一,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最没有狭隘性自私自利性的。毛泽东要求:“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27)建国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28)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是党员和广大干部保持劳动者本色的关键。
第二,勤俭节约,反对贪污浪费。这是毛泽东一贯的廉政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29)抗战时,他说:“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顾一时,滥用浪费。”(30)解放战争中,他指出:“严禁破坏任何公私生产资料和浪费生活资料,禁止大吃大喝,注意节约。”(31)建国后,他提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32)1957年2月,他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又作为“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提了出来。(33)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思想,对防止奢侈浪费,保证我党战胜各时期的经济困难,推动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第三,官兵待遇平等,经济公开。毛泽东在1928年11月《井岗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了“官兵待遇平等”、“经济公开”的思想(34)。1928年12月,他再次指出:“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饷平等,因为这是现时斗争环境所需要的”。(35)毛泽东这一思想对红军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维持红军不败具有积极意义。对防止一些人追求高官厚禄,贪图享受有革命的意义。建国后,毛泽东对“经济公开”赋予了新的内容。1952年3月,他说:“经济公开,逐步建立工人店员监督生产和经营的制度。”(36)“经济公开”是防止贪污腐化的有效办法,这为“三反”、“五反”运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3、毛泽东廉政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第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歌功颂德。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各个时期总是强调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在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37)1953年初,毛泽东又作了几条规定:“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认为,“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的态度。”(38)毛泽东的这些规定,保证了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清正廉洁,戒骄戒躁。
第二,保持旺盛向上的革命精神,不图名、不图利。革命胜利后,过去的“土八路”一变成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者。在这个巨变面前,有的干部在向“旧官僚”靠扰。毛泽东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夺名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39)毛泽东认为这种作风不好,要整一整,进行教育,并提出:“我们要保持过去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40)毛泽东一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问题,使同志们继续廉洁奉公,杜绝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
第三,下苦功学习,不要把剩余精力全放在玩的方面。毛泽东一贯都是倡导同志们加强学习的,解放后,他更要求同志们加强学习。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作为领导者,什么学问都必须懂得一点。“不懂这些东西,不去领导,怎么行呢?”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要特别懂得科学技术和管理,而在这方面我们却十分欠缺。所以,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现在我们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该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41)加强学习,就可以防止乐极生悲,玩物丧志,以致走向腐化的情况发生。
三、毛泽东确保廉政的主要措施
为保证党和政府清政廉洁,毛泽东提出和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确保廉政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认为,缺乏对党员作正确的路线教育,是“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42)纠正错误思想的主要方法是“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43)在抗战后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指出:“全党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并着重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以达到进一步养成正确的党风,彻底地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项倾向之目的。”(44)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要求“各方面都要极大地加强政治工作,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水平。”(45)因为只有真正解决了党政干部的世界观问题,才能保持廉洁和拒腐防变。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指出:“党内批评是坚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46)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毙后”、“治病救人”(47)的方针,“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象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47)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概括为我党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4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加以赞扬,号召全党同志继续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践证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防止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保证党员干部廉政纯洁的有力武器。
2、加强监督。
第一,群众监督。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49)毛泽东赋予群众充分的监督批评权,他在1948年宣布:“群众不但有权对他们放手批评,而且有权在必要时将他们撤职或建议撤职,或建议开除党籍,直至将其中最坏的分子送交人民法庭审处。”(50)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51)有效的群众监督,是抑恶扬善,防止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一剂良药,有利于制约和防止干部中的腐败现象,促进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第二,党内监督。毛泽东指出:“无论任何人,犯了错误都要检讨,都要受党的监督,受各级党委的领导,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主要条件。”(52)党内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权力的滥用,减少或制止了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第三,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毛泽东十分强调民主党派的监督,他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讲道:“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这样的内外夹攻,才能把我们的毛病治好,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起来。”(53)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54)各民主党派联系着各方面的人士,通过他们接受来自各方面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对克服和减少党内腐败现象是很有益处的。
第四,新闻监督。毛泽东1949年4月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55)毛泽东强调:“要充分利用通讯社和报纸,密切地相互联系起来,以便掌握运动的动态,随时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发扬成绩。”(56)建国后,毛泽东又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57)一些贪赃枉法的干部通过新闻机构的揭发而被送上法庭。实践证明,新闻监督是抑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一种及时、有效、有力的措施。
3、从严治党、纯洁组织。
第一,对于存在消极腐败现象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毫不留情。毛泽东历来强调从严治党,我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他更加注意这个问题。他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决地阻止投机分子入党,妥善地洗刷投机分子出党。”(58)从严治党,必须从严地把住“入口”关,以堵住消极腐败分子进入党内,而刷洗存在于党内的腐败分子也是同样重要。1953年初,毛泽东严肃指出:“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59)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对两件广为人知的案子的处理可以反映他惩治腐败的严明立场。一件是1937年10月,对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开枪打死陕北工学女生刘茜案件的严肃处理,一件是建国初期,对张子善、刘青山大贪污犯案件的严肃处理。这两件事的处理震动了全党和全国,教育了全党和群众,起到了极大的惩戒作用。
第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提高他们反腐防变的政治素质。对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帝国主义是不死心的,他们把“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党的腐化变质上,寄托在党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面对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毛泽东告诫全党:“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60)为此,他提出,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不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策略,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共产党人不廉洁,腐化蜕变,那么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付之东流,被彻底葬送。毛泽东关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建设,战胜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对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内容以及确保廉政的举措所作的探讨。我国现在的情况和毛泽东在世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毛泽东廉政思想对我党当前的廉政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看到,在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和政府内滋长蔓延较快,这表明我们还远没有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打破这一历史周期率的支配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还要靠全党的不懈努力。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历史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永葆社会主义的青春,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18、19、29、34、35、42、43、46、《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134、139、125、134、65、91、85、89、91页。
3、21、24、27、《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22、525—526、361、522页。
2、30、44、47、48、49、53、《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93、1019、998、827-828、1096、811、810页。
4、10、22、25、31、37、50、55、56、《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1348-1349、1237-1238、1332、144、1324、1443、1272、1322、1333页。
5、20、23、26、32、33、36、38、39、40、41、45、52、54、57、59、6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53、20、144、141、149-150、50、401、58、97、414、420、479、329、96、394、73、74、20页。
9、5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集第848、824页。
11、引自黄炎培《延安归来》
12、13、14、15、《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66、711、21、564页。
16、列宁《关于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条件下的任务》(1922年2月20日)。
17、列宁《给俄共(布)终于政治局的信》(1922年3月3日)。
28、引自毛泽东起草的《共同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