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对第二语言教与学的研究中,第二语言学习主要被视为认知的过程,因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涉及到对新的概念甚至新的思维方式的掌握。但是如果要对这么一个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遇到的情感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正如Larsen-freeman(2000)指出,情感因素决定了语言输入有多少能被学习者所接受。
笔者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情感因素:英语学习焦虑以及自尊心。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造成精力浪费和注意力不集中,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和研究者(Brown:2000; Oxford: 2000)认为自尊心与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认为自尊心与焦虑是交织在一起的。
笔者结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和中国英语学习的环境,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起点应是对自尊心的满足的需求。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代表的是中国现代化的倾向和需求,在中国的现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英语学习目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主要依赖教师提供的语言输入与指导,这种有限的输入使英语学习的提高带有极大的难度,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使用中感觉能力不足,因而他们的自尊心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出现英语学习和使用中的低自尊心。这种低自尊心,再加之社会及学校对他们英语能力的要求(对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体现在对CET的要求),影响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行为和心理,引发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感。
为证明此观点,笔者曾采用实证的方法,在几所高校的大二学生中用问卷对他们的自尊心和焦虑状态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尊心以及英语学习焦虑的特征;(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尊心以及英语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 (3)英语学习的经历对学习者的自尊心及学习焦虑的影响。结果证实,中国的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焦虑程度极高,与学习者的自尊心呈现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且他们的焦虑和自尊心受到过去英语学习经历和CET考试要求的影响。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处理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涉及社会以及相关机构的努力。学校和教师方面则可通过变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学习策略培训等方法,达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自尊心、降低他们的焦虑度的目的,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个较为愉快的过程。
以往国内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焦虑本身的框架内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对焦虑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的相关性研究。把自尊心引入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相信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
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和自尊心的研究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