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兰水灾、集体无意识与生命追思


公元2005年6月17日自15:00开始,长沙城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忙事,过了幼儿园班车送接时间,正准备下去接时,5岁儿子嘉诚跑步前行600米返回家中,他说:“爸爸,我是最勇敢的,我冲回来了!”看见他湿漉漉的一身,我忙叫他自己脱掉全身湿漉漉的衣服洗澡换干衣服。事后,我表扬他真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而他很志得意满,并提出要看金鹰卡通卫视,我只能满足他这个不太过分的要求!看见他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我想起了边陲黑龙江宁安沙兰中心小学的那些已经被水灾夺走的小生命。这些天来,我一直未能忘怀“小学生挣扎留下的最后手印”,随即进一步阅读来自沙兰的消息:

(1)新华网黑龙江宁安6月17日电(记者高志威、程英勇)截至2005年6月17日14时,黑龙江宁安沙兰洪灾现场又找到3具遇难学生遗体,失踪学生由6人减少到3人,死亡人数上升至106人,其中学生102人。有关信息报道参见http://news.sina.com.cn/z/heiljwater/index.shtml

(2)南方周末两篇未能刊发的沙兰水灾报道。请参阅http://www.yannan.cn/blog/users/detail.php?id=2138

花了两个小时仔细阅读关于沙兰水灾的点点滴滴,我的眼眶一直湿润,我的心一直颤抖、滴血!仿佛感到生死如同一墙之隔、一纸之间,特别是对于那些一个个已经故去的小生命和那些心灵受到极度创伤侥幸生还的小学生们。读透纸背,我们有必要拷问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灾人祸的预警性和灾害处理的不及时性等等一些列问题。在平常少雨的北方,为什么就没有考虑过洪灾的可能性?在中央电视台经常提醒注意这注意那,可为什么偏偏没有报播宁安该注意什么?在派出所是全镇最高地的沙兰,为什么一个小学偏偏建立在地是最为低洼的地方?在旁边有两三层的楼房,可沙兰中心小学为什么只是平房?难道是村民的集资款不够建两层?为什么暴雨来临,一个来接孙女的老太婆的话没有被老师领会?………一种关于生命安全的集体无意识在沙兰蔓延。正是这种“无意识”才导致一百多个生命的随“水”而去!在这个习惯于总是“事后追究”而不是“事前预防”的国度里,对于这等祸事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事已至此,作为一个平民,从心灵追究那些人为性因素似乎不痛不痒,而对于不可抗力因素的防范则是每一个人(包括家长、小学生、老师)必须痛定思痛的。

一个人的生命意识似乎是天生的,但是生命意识的提高则需要后天教化。在行动中,我经常灌输一些意识给我的小孩,叫他在危急关头如何自救,如何想办法逃生,如何勇敢。这对于一个5岁多的小孩来说,他可能还不能慢慢明白,但他也有意识地领悟了一些“规避风险”,比如对陌生人的防范和水中游泳等等。由于环境因素,水边的孩子肯定比旱地的孩子会水性,老家的侄儿5岁就会游泳了;由于气候因素,北方的小孩在水感方面似乎天生就比南方的小孩低;由于生活因素,农村孩子的自救能力似乎比城市孩子要强。据说沙兰镇的这次洪灾系“200年不遇”,应对洪水危机的能力不说小孩就算大人也只有甘拜下风了。在这次事故中,伤亡少的班级,老师起的作用也很大,老师的机敏组织、心理安慰和生存技术肯定会帮助那些无助而又慌乱的小生命们,比方说“聪明点”的老师要求学生叠座子以避免水过早淹没而等待他救,比如老师的勇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敢,等等。或许,有时候的一点点“小聪明”或者“小技巧”能够避免“大灾难”或者“大糊涂”!从俄罗斯的别斯兰事件到国内的多次校园危急事件(北大幼儿园事件、苏州幼儿园事件等)看来,校园生命安全集体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管是面对天灾还是面对人祸。

面对一百多条小生命的失去,我无法平静的思考——这些文字也只能东说说西扯扯!阅读完两篇未能刊发的沙兰报道之后,我的文字更加只能是胡扯——更多的东西也许留待在生的各位细细思考。瞎扯这些的唯一目的在于:

深切悼念沙兰遇难的小生命们!

                                     2005-06-18凌晨涂鸦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