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的根本区别
仇德辉
目前,计算机理论界普遍认为,人脑与电脑存在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一是信息处理方式,电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是串行,而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中并行;二是程序运行自主性,电脑只能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运行,而人脑可以独立自主地调整和创造运行程序。笔者认为,人脑与电脑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信息处理方式和程序运行自主性,而在于是否具有情感,只要解决了电脑的内部情感问题,人脑与电脑的根本性区别就基本上消除了。
一、情感决定着思维的速度和效率。
人之所以具有情感,有一个十分重要作用,那就是大大提高其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目前人们研究电脑的情感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电脑具有友好而和谐的人机环境,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情感的赋予可以大大改变电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与效率。
电脑一旦赋予了类人似的情感,就可以按如下的价值特性顺序来生产、吸收、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优化思维程序,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一是价值重要性顺序,电脑在预设的“价值观矩阵”的引导下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信息(或运行程序);二是时间紧迫性顺序,电脑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运行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的方法;三是状态突变偏离性顺序,电脑根据事物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来决定应急程序的处理顺序和处理速度;四是利益相关性顺序,电脑在预设的“知情意交互作用矩阵”的引导下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与自己存在密切利益关系的信息(或运行程序);五是价值变动敏感性顺序,电脑在预设或积累的“信息价值参照系统”的引导下,将会如对陌生的、不确定的、强变动性的信息,采取较为谨慎的、详细的、缓慢的、稳妥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防虚假信息的出现或病毒的感染,反之,就采取快速、简化和跳跃的方式进行处理;六是经验性动力定型顺序,电脑对于同类事物的信息处理过程将作为一种经验积累下来,并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的“动力定型”(或习惯)来参照处理有关信息。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电脑的思维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其思维的效率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脑能够在许多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超过电脑的重要原因。
二、情感决定着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如果没有建立情感系统(包括意志系统),电脑就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毫无选择地、毫无灵活性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电脑一旦赋予了类人式的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价值目标为运行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运行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电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根据既定的价值目标确定一个相应的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调整,然后对运行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总之,情感系统与意志系统是人脑之所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将情感程序注入电脑或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电脑向人脑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机器人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email protected]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网,http://www.chou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