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小盘股的疯狂表演似乎又让人回到了5.19.又看到了上海梅林,ST海虹,综艺股份.只不过发动行情的题材从2000年的网络有限电视变成了现在的股改概念股.ST丰华已平当年海虹创下的记录17个涨停,之后调整一天立刻继续演绎它的神话27个交易日内从1.91元涨至6.18元.轮胎橡胶也丝毫不比当年的梅林逊色多少,29个交易日内从3.35元涨至9.42元,开开实业,氯碱化工等等让习惯了熊市操作的投资者们全无了方向.为什么会这样呢?哪里来的魔力呢?一切的根源就是股权改革的开始.
上海本地小盘股有其独特的一面,就是他们的非流通股和流通之比非常的悬殊,B股的流通股比A股多出许多,氯碱化工的流通B股占总股本的34.91%,而流通A股仅为2.39%。轮胎橡胶的情况则是,B股占总股本27.33%,而A股的比例为2.57%。上工申贝的对比则更为悬殊,B股占54.34%,而A股仅有4.64%。 按照最新的股改管理条例B股是不享有任何权利的,这就会给A股的投资者带来无限的遐想,因为不管你B股的比例有多大,仅有占总股本很小比例的流通A股拥有股改的投票权,从而可以以小搏大."如果按照民间流传的送股方式:这些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此类公司的对价补偿比例可以高达10股送50股。“拿轮胎橡胶作为例子,一些人认为持股比例70%的非流通股股东只需要向2.57%的流通A股股东支付对价,即使是10股送50股,非流通股仍然可以享有57.25%的股份变为流通股的权益。他们认为非流通股股东完全可以接受这样高的送股比例,甚至还可以再提高。”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接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呢?
因为,你只要掌握了1/3的流通A股就能够左右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改前途.股改管理条例里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如果需要再融资必须完成股改,这就使得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不得不加快股改进程.上市公司和流通股东协商的结果变成最为关键的了,流通股东最关心的就是你上市公司让多少利给流通股东.如果流通股是非常容易集中的那么这场谈判将是非常艰难的,困难已经真实的摆在了上海本低小盘股面前.现在的机构把股价拉高那么多并不是为了作活雷锋,完全有可能是为了和上市公司谈判增加筹码.要送多少要什么要求都变成是流通股东说了算了.难道这样公平吗?正常吗?
试想一下一家对地方甚至于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诸多的企业为了要再融资再发展不得不股改,但是面对的是一个手中握有1/3以上流通股的大机构,该机构如果居心叵测怎么办?要的对价特别的过分怎么办?有什么能制约他们的吗?他们能一次次的否决你上市公司提出的方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该上市公司错过黄金发展期,融不到资金再发展那么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将遭受重大损失.大家有没有想到过这样一个结果呢?
大家还记得吴敬琏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吗:"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当然他们可要求更多的补偿。但是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是不是公正呢?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补偿。因为从2001年到现在这个股权已经变化了这么多,谁受损失了,你补偿给谁?按照什么标准补偿啊?现在这个权利不对等的。现在方案通不通过权力完全在流通股东手里,这是证监会交给他们的权力。"
还记得吴先生说这段话的时候被多少人抨击吗?现在大家用大智慧大胸怀去想想他老人家是不是说的对呢?笔者觉得完全正确.笔者当初就非常赞同吴老讲的这段话.可以说吴老很早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妥之处.他已经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还有需要代表谁的利益吗?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些怎样的事情,不知道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因为总是不能满足部分流通股东贪婪的欲望而延缓了发展.延缓了为国家为地方做的贡献.
在此致某些投资者好自为之.记得阴谋总有被揭穿的那一天.同时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股改的各项法规.让证券市场早日恢复它应有的功能.
小楼
上海本地小盘股有其独特的一面,就是他们的非流通股和流通之比非常的悬殊,B股的流通股比A股多出许多,氯碱化工的流通B股占总股本的34.91%,而流通A股仅为2.39%。轮胎橡胶的情况则是,B股占总股本27.33%,而A股的比例为2.57%。上工申贝的对比则更为悬殊,B股占54.34%,而A股仅有4.64%。 按照最新的股改管理条例B股是不享有任何权利的,这就会给A股的投资者带来无限的遐想,因为不管你B股的比例有多大,仅有占总股本很小比例的流通A股拥有股改的投票权,从而可以以小搏大."如果按照民间流传的送股方式:这些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此类公司的对价补偿比例可以高达10股送50股。“拿轮胎橡胶作为例子,一些人认为持股比例70%的非流通股股东只需要向2.57%的流通A股股东支付对价,即使是10股送50股,非流通股仍然可以享有57.25%的股份变为流通股的权益。他们认为非流通股股东完全可以接受这样高的送股比例,甚至还可以再提高。”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接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呢?
因为,你只要掌握了1/3的流通A股就能够左右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改前途.股改管理条例里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如果需要再融资必须完成股改,这就使得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不得不加快股改进程.上市公司和流通股东协商的结果变成最为关键的了,流通股东最关心的就是你上市公司让多少利给流通股东.如果流通股是非常容易集中的那么这场谈判将是非常艰难的,困难已经真实的摆在了上海本低小盘股面前.现在的机构把股价拉高那么多并不是为了作活雷锋,完全有可能是为了和上市公司谈判增加筹码.要送多少要什么要求都变成是流通股东说了算了.难道这样公平吗?正常吗?
试想一下一家对地方甚至于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诸多的企业为了要再融资再发展不得不股改,但是面对的是一个手中握有1/3以上流通股的大机构,该机构如果居心叵测怎么办?要的对价特别的过分怎么办?有什么能制约他们的吗?他们能一次次的否决你上市公司提出的方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该上市公司错过黄金发展期,融不到资金再发展那么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将遭受重大损失.大家有没有想到过这样一个结果呢?
大家还记得吴敬琏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吗:"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当然他们可要求更多的补偿。但是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是不是公正呢?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补偿。因为从2001年到现在这个股权已经变化了这么多,谁受损失了,你补偿给谁?按照什么标准补偿啊?现在这个权利不对等的。现在方案通不通过权力完全在流通股东手里,这是证监会交给他们的权力。"
还记得吴先生说这段话的时候被多少人抨击吗?现在大家用大智慧大胸怀去想想他老人家是不是说的对呢?笔者觉得完全正确.笔者当初就非常赞同吴老讲的这段话.可以说吴老很早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妥之处.他已经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还有需要代表谁的利益吗?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些怎样的事情,不知道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因为总是不能满足部分流通股东贪婪的欲望而延缓了发展.延缓了为国家为地方做的贡献.
在此致某些投资者好自为之.记得阴谋总有被揭穿的那一天.同时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股改的各项法规.让证券市场早日恢复它应有的功能.
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