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退出收购之举收获远大失去
先见策划 http://spaces.msn.com/members/foresight, http://spaces.msn.com/members/bestname,
http://davidsun.chinavalue.net,
这次中海油退出收购一宣布又一次引起全球财经界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从表面上看中海油在美国的政治压力下被迫退出了,好象是失去了收购机会。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中海油收购的前后过程,鄙人认为是收获远大于失去。 虽然鄙人从一开始就反对这次超出中海油本身资金实力的收购,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分析中海油从提出收购到提出退出整个过程中收获和损失,相信大家会有同感。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中海油失去了什么?
1. 中海油的退出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次收购的机会,失去可能到手的油和气资源,而且似乎被美国的政治压力打败。但是如果收购成功了这次收购究竟是否物有所值呢还是不值?我们后面再分析。
2. 中海油为了这次收购重金请了一些美国的公关公司和专业咨询公司,也在美国刊登一些广告,派出了许多高层经理去美国游说,这些都是付出。虽然不知道具体费用,然而以美国的商务成本费用分析一定不小。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中海油获得了什么?
1. 中海油从提出收购开始无偿获得了全球媒体的热烈关注和报道,广告宣传效果连续近两个月,超过了全球任何其他企业媒体的暴光效果。这种全球媒体的报道宣传是任何广告投资费用所无法获得的。
2. 中海油不仅一夜之间全球闻名,而且品牌价值至少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30%,估计品牌绝对值增加几亿美圆以上。
中海油在最近两个月内从一个中国国内也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国有企业,变成了全球刮目相看的著名企业。如果中海油能够利用好这次媒体热情炒做的机会,扎扎实实苦练内功几年,中海油将迅速成为全球石油领导性企业。企业品牌价值可以超越资金规模。
3. 中海油理性退出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可以以退为进。一方面可以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农村包围城市,先从小国家的石油公司收购着手,然后再进军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
中海油完全可以先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企业进行资金和战略上合作和收购。
4. 中海油的退出也避免了可能会出现的一次巨大风险。 185亿美圆相当中海油的资产总值,如果收购以后出现任何资金和经营亏损问题,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的危险。当然中国的国有银行会全力支持。就像中航油新家坡公司一样,国家出面相助,但是185亿的损失对中国目前的实力来说,代价太大。这也是鄙人一开始反对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个建议,也是鄙人在上星期发表文章中提出的:中国的能源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也可以说是永久性的问题,就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问题。 以目前全球科学技术分析解决能源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热核聚变来产生能量。 中国已经秘密研究热核聚变40年了。 虽然中国已经参加了国际核聚变反应堆计划,然而为什么我们中国不可以首先研究和制造出热核反应堆技术呢?
听说科技部拨款人民币5000万元用热核聚变的科研,这点资金太少。 因此鄙人建议中海油出资几亿美圆投资热核反应堆研究,这样可以聘请全世界最优秀人才与中国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究,这样中国就可以加快拥有取之不尽热核能源,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虽然这种研究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理论已经证明上是正确可行的,而且中国已经进行了40年的可行性试验,全球法国、美国、日本、韩国也包括中国都已经加入了国际热核反应堆研究计划,并且世界上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已经开始在法国建设。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是都是可行的,从时间上看也是可预期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不领先一步呢?
以上建议衷心希望得到国务领导和中国能源企业集团领导的重视,让中国能源短缺问题近早得到解决。
先见策划
http://spaces.msn.com/members/foresight,
http://spaces.msn.com.members/bestname,
http://davidsun.chinavalue.net,
200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