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维的足迹》序言


《理论思维的足迹》

序言

  

 Goh Wei Kong

 

    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有两条足迹,一条是用双脚踩出来的印记,是实践的足迹;一条是意识滑翔过的弧线,是思维的足迹。理论思维只不过是思维的足迹中的一丝深刻的划痕,是对实践和存在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主要实践可以概括为改革。这是因为,改革本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推动这一过程的主要动力和基本途径就是改革。通过改革,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创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摒弃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创建适应经济基础的新的上层建筑,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正是体现在它可以通过改革来革除体制弊端,实现制度的自我完善。当然,在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但这一革命不同于导致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社会革命,它是以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目标的。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还在进行中。可以说,改革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项最伟大的实践,它构成了理论思维足迹中的最主要内容。

  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人民现实生活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存在。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形式。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开这个矛盾的总钥匙是发展。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必须自觉地把促进发展当作最高原则。解决中国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老老实实地遵循发展的规律,把发展放到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实现快速发展,才能赢得优势、赢得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就能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改革是动因,发展是结果;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发展需要改革,依靠改革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增进效益的经济运行机制,增加发展的活力,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从而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改革需要发展,经济的发展,可为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经济环境;社会的发展,则可减轻或消除对改革的阻力,激发人们改革的积极性。发展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理论思维就是对这种实践和存在,即对改革与发展的深刻反映。改革与发展的足迹是理论思维足迹的本质内容。理论思维的足迹就是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以及对它的历史经验所作的最新总结和科学概括。理论思维有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与改革和发展是一致的,与生产发展和科学发展是一致的。翻开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处处都可以看到理论思维的足迹和成果,看到理论思维的积极作用。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理论思维不仅应该紧紧跟随改革与发展的足迹,而且应该超越改革与发展,指导改革与发展。

  作为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论思维与改革、发展的统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立足国情,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系统的研究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之路。立足国情,就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深入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提出解决中国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对策,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现实,就是注重研究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找出解决中国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途径;面向世界,就是在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改革与发展不能脱离当今的世界,研究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研究世界;面向未来,就是科学预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科学预见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思考解决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理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总结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搜集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地研究探索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为达此目的,理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注重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处理新矛盾,探索改革与发展各方面的规律,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指导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理论思维的足迹》这本文集,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收集了作者1981-2005年间的54篇文章,其中,经济类论文31篇,政治类论文11篇,哲学伦理类论文3篇,专题讲座9篇。文章涉及的理论问题较为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25年以来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有许多真知灼见,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争鸣价值和现实指导价值,可供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专题讲座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对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的解释深入浅出,对形势的分析比较周详透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文集既是作者对中国改革与发展25年以来的历史足迹的记载,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坚持改革,参与改革,研究与探索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思维足迹的记载。从选入文集的内容与时间顺序可以看出,作者最初是研究哲学伦理、政治学,后才转而研究经济学的,并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这25年,确实是作者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经济研究工作最值得回顾的25年,也是作者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创新性成果的25年。文集的出版与发行,既是作者治学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作者参与研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同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文集再现了作者理论思维的发展足迹,我们至少可以由此在方法论上得到启示,受到观念上、论点上的相互碰撞。从这本书的思维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性、连贯性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的足迹,看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足迹,看到作者理论思维的发展足迹。

 

新加坡希望商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Mr Goh Wei Kong

200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