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级经理人不可不读的序文


  文/陈胜乔

  近日重读美国作家房龙的名著《宽容》(又名《人类的解放》),内心震动极大。准确地讲,我觉得这不是一本通俗的历史书,而是一本深刻思考人类发展和命运的书,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是它的序文。笔者参照原序文的结构和句式,改写如下:

  ※※※

  在一家公司里,员工们过着安逸的生活。

  公司的业务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延伸。

  日常工作每天一成不变地缓缓进行。

  它源于昔日的规定。

  它被视为金科玉律。

  这个公司并不象微软、三星那样生机勃勃,但对于知足常乐的员工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每天,大家按时上班,按时下班,除此之外便心满意足地呆在家中,尽享天伦之乐。

  领导们备受尊敬,他们在无所事事里度过了整个白天。他们经常对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暗暗得意。

  他们向员工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新来的大学生们却惦记着营销教科书本上的案例。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公司的元老们共同商讨决定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守成的公司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领导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公司经营成果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茶余饭后,在公司附近的按摩屋、洗脚房里,大家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挑战公司成规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现在都已离开公司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进行新的尝试。

  但他们陈尸公司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这家公司里,员工们过着安逸的生活。

  ※※※

  时间永远流逝,世界依然太平。

  一天,一个不安分者向领导建言,公司已经危如累卵,必须变革图强。

  他的言论在公司掀起轩然大波。

  他被放逐到一个边远地区。

  这是他最后悔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他不思悔改,一如既往坚持和散布自己的观点。

  很快,他被召回到公司总部。

  等待他的,自然是严惩。

  同事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危言耸听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公司的一角,领导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公司规定毕竟是公司规定。他违背了公司的规定,犯了弥天大罪。

  他既然敢危言耸听,就必须为此负责。

  领导们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曾为公司做出的贡献,也知道他曾对公司忠心耿耿。

  不过,公司规定毕竟是公司规定,必须遵守。

  领导们是它的执行者。

  ※※※

  公司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大家毕恭毕敬地坐在领导们的周围,鸦雀无声。

  那个危言耸听者也出席了会议。

  本来,公司并不打算让他参加,但为了显示民主,还是让他到达了会场。

  他主动发言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大家,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分公司回来,我调查了不少市场,我拜访了不少经销商,我感觉到我们的业务存在不少问题,经营管理方法也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了。

  “以前,我的世界只是公司既有的市场。

  “早在我来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各基规章制度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公司为什么不打破成规,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语重心长地给我讲公司发展史,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领导权威的人的悲惨下场。

  “‘骗人!公司需要创新的人!’我喊道。于是,老资格的员工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公司元老创业之初就决定了我们要经营的业务。如同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象欺骗了你们一样。

  “除了既有的业务,我们还应开辟新的市场,同时,我们应改革现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公司才有希望,才有前途。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发展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公司的前途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领导们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公司领导们制定的战略、方针。他死有余辜!”

  大家纷纷举手。

  大家一致同意开除他。

  公司很快把他作为反面典型在全国各分公司进行通报,借以警告敢于怀疑领导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市场开始全面转型,由于机制僵化,业务单一,公司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业绩严重滑坡,经营举步维艰,员工的工资甚至也难以保障,人心慌慌。

  不过,领导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快退休了,只要熬过一两年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公司里空荡荡的,人走得差不多了。

  半数以上有能力的人主动选择离了公司。剩下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改革上。

  但是领导们却说,“不行!”

  公司规定必须遵守。

  公司实在撑不下去了。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领导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员工们忘恩负义。不过,当新一届管理层决定变革图强时,他们停止了絮叨,纷纷表示要发挥晚年的余热。

  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始了。

  离那个异想天开者被公司开除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原来所指的道路并非易事。

  公司仍然不断亏损,员工们士气低落,九死一生,才稳定局势。

  此后,经营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大家沿着那个异想天开者的所指终于使公司了走上了新生的道路。

  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固执的领导们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领导们撒了谎……

  “他已经不知去向,可是领导们还在发号施令,还在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抛弃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

  几年以后,公司领导决定写一本书,作为公司历经磨难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并准备把包括创业元老在内的勇敢先驱者的事迹写在里面。

  一个专业的写作班子按照领导的指示悄然成立。但是,当大家将书稿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却要求删除那位危言耸听者的名字。

  因为他个性乖舛。

  更何况他本来微不足道。

  编撰者们只好依律行事,在书中对公司元老们歌功颂德,同时,也特别强调了今天领导者的功劳,感谢他们挽救了公司。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一切又成了金科玉律,被大家顶礼膜拜。

  ※※※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谁能断定将来不再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