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孟子在问梁惠王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时,孟子说您是不是担心精美的食物不够吃、还是担心衣服不够暖?还是担心衣服不好看,以及音乐不好听,或者手下人不听使唤?梁惠王否定了这个回答后,孟子继续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托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尤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以一个高超的心理分析家的水平,道出了梁惠王之所想,然后否决其所想,缘木求鱼,虽然求不到鱼也没有损失,但是如果是在治理国家以及领土扩张过程中,还是缘木求鱼,则必会大祸临头。
有这样一种现象,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思想坚定而专注,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异思迁”了。企业往往经不住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利润增长点”的诱惑,热衷于”哪里热闹哪里赶”。忽而房地产,忽而证券,忽而生物制药,忽而保健品,忽而环保,忽而网络,不能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的战略。原先的战略被抛至脑后,企业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企业经营变成“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结果企业却“在运动中消灭了自己”。因此,孟子又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固然需要调整和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踢开战略闹革命”。企业战略一旦付诸实施,企业就必须立足长远,必须专注有焦点,把资源集中在既定的战略上,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利益,真正做大做强。
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因此,即使这个选择不是最佳选择,也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最终只会像个流浪汉一样,落个无家可归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