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国外就是普通人!


    经常听人说有些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比较高,也见过一些类似的报导,但听亲历者说起“雷锋”在国外不过就是普通人做的普通事,优秀共产党员在发达国家的说法,还是让人大为感慨!

    一个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到日本讲学,闲暇时几个人到街上游玩,想到国会去,却并不知国会已经近在咫尺。他们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司机说要去的地方。由于语言的障碍,司机只是大概知道他们要去国会,于是比划着告诉他们要去的地方如何走,没有必要“打的”,而他们中没有人懂日语,急得对方汗水直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出租车停在附近的停车场,然后一路小跑走到他们面前,在他们惊讶的表情中带着他们向前走去,直到看到国会大厦,指点给他们后匆匆离去

    雷锋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极品典型,其行为之高尚,形象之完美,语言之崇高令人想到不食烟火的神,其实,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行为上可以比美雷锋,但却远没有那么高大完美的普通人。他们帮助别人没有丝毫回报的要求,只是由于所受教育、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本身素质自然而然的表现。请看下面另外一个例子:

    报载:在英国读MBA的中国姑娘李杰,有一天要坐三个小时的火车去某地面试。她从早上七点就对着手表按部就班地做准备工作。但手表停了她却毫不知情,当她发现时,已经是上午的10:43分,离火车开车只有17分钟了。从住处到火车站跑步也要15分钟,她只好一路狂奔去坐公共汽车(在英国打的需要预约)。当她登上了一辆公共汽车时,问司机:“这辆车去火车站吗”?司机说:“这辆车不去火车站”。姑娘顿时傻眼了。这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英国老太太问她:“小姐,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忙吗”?李杰如实地告诉了老人。老人安慰她说:“别着急,也许还能补救”。又说:“我也是在下一站下车,我知道一条去火车站的近路,如果你相信我,我想我们能够赶上”。车还没停稳,老人已经一步下了车,她还带着四个四到七岁的孩子。她对孩子说:“孩子们,这位小姐有重要事情要赶火车,让我们一起帮助她,来,大家拉起手来快跑”!一路上,看到奔跑的老人和孩子们,路口的司机都停下来,让他们先过。转了几个路口,老人停下来指着一个建筑物喘吁吁的说:“快去吧,这是车站侧门,还剩两分钟”。这时,一个累得蹲在地上的孩子说:“奶奶,我们还回 汽车站吗”?老人说:“是的,孩子,我们还得去学校啊”!原来,老人是为了这位中国姑娘才下车的。(来源:《文汇报》5-30孙贵颂文)

    两个不同国家的同类小事,却折射出国民素质的大是非。我素来不喜欢日本人,但当我的朋友在说到那个不知名的日本司机时也非常感慨。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可能某些出租车司机就要借机大敲竹杠,拉着客人转圈了。还有那个李杰姑娘,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件事,也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可钦可敬的不知名的外国老人。这个老人做的这件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也没有任何功利观念和希图回报的想法,默默无闻地做了一件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小事,而对于李杰来说,这可能就是决定她一生的大事。一件可以比美雷锋、白求恩的小事,在当地决不会有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学习宣传,老人自己也会认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很快将它忘却。相对那些问问路也要收取多少费用,救人之前先要讲好价钱的人来说,实在可以称得上“伟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