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谶语


  《太上感应篇》是我国意识形态最早杰作之一,阐述因果报应的思想,是道教劝善书,华夏早期唯心论,我看是优秀唯心哲学思想的绽现。全文1274个字,开篇16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全书之纲。一个人善待他人,行为多行善事,日久天长,日久见人心,会得到社会的对应和承认,得到善良的回报。如果做恶他人,下场只有是咎由自取,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是一个过程,扬善抑恶是现实行为,因果辩证,何谬之哉?篇中强调做人应当“慈心于物”,不可“射飞逐走”,不可“发蜇惊栖”,不可“填穴覆巢”,不可“伤胎破卵”。这些不可,是教诲人的,让人在对待自然的关系上,在对待其他生灵的关系上以善为本,对待自然世界满怀一片慈心,老百姓都知道要多积些阴德,大家都这样去做,世界回馈给人的必定是更多的美好和富足。太上老君的唯心主义,世人多信奉一点,没什么不妥。反之,对待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缺乏善意慈心,善不恶明,我看《太上感应篇》也是老子的谶语,那时的世界是难以充满阳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