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用 (30)


古法今用 (30)

九变:地形:一体而有两面:正-------负,侧?

举例:公式

地形:中性(知兵之道)

于己利,于敌害,于敌害,于己利,用地形做有效攻防。

九变之术比九变之地利要大有之意:地形为自然状态——固定物,人来利用地形。治兵——治人——活的——复杂

人——情绪——感情——欲求——强弱——勇怯——内在心理问题——这就是难度——远超地形万倍!

古人习惯以九做为最高形式的形容词。

九为极多之意!

就是地形也不仅仅是九种变化而已,而是极多之意!——千变万化!

人性:复杂的心理变化,变化难测,极难捉摸。

高明的兵家:运用各种灵巧的手段,把所有碍制胜的人的问题排除!

九变:意为千变万化:以万变应万变之道!

五利:1、途有所不由 2、军有所不击 3、城有所不功 4、地有所不争 5、君有所不受

指挥军队(公司)(部门)若不懂得机变灵巧,就算知道五利,也无有办法发挥到最高点。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意:有智慧的人的思考,一定从利与害二个角度去思考从有利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提高胜算,提升信心,从有害的角度去观察,可以解除失败的疑惑,防止意外发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意:弱化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击其要害(勾践问斗害伍子胥)劳役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疲于奔命(二虎相斗必互伤),驱使邻国或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诱之以利(利而用之),

利一饵,人的理性在利益下就会下降,利——冲击理性。理性能力越低——受人牵制可能性越大。

用兵的原则:别心存侥幸,以为敌人不会来犯,有所准备才是自保的最大基石,于其期望敌人不会来侵犯,不如武装自己,随时准备,让敌想攻也无从攻起。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

将领有五种危机:

心死:不是死战之心,而是有勇有谋。

1、必死,可杀也:这里所指必死,不是所抱着死战的决心,而是指有勇无谋的一味逞强,蛮干的,甚至标榜以死先士兵,(上死不胜),这种将领,不但容易被杀,还会导致军队灭亡,使国家陷入严重危机。

2、必生,可虏也:怕死的就不敢死战,不敢死战,就是没有战力,不能将战力发挥出来的将领,自然只有被俘虏了。

3、忿速,可悔也:容易生兰的将领,就容易受到羞辱而败亡。好将领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沉稳镇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反之,情绪反应,如何胜?情绪主导者,大皆有是。

4、廉洁,可辱也:爱护声名之人(虚荣面子之人)必受其辱而危,为了名誉,不惜以生命去维护(其实是虚荣)。

5、爱民,可烦也:民:百姓,士兵;烦:困乏,烦扰——打击之意。对于极爱护百姓,士兵之人,利用其善心将领的心理,可利用其爱民之心打击他。

好将领:1、怒目金刚 2、低眉菩萨,兼具两种基本个性,否则,必败!

凡此王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王危,不可不察也。

意:1、必生 2、必死 3、忿速 4、廉洁 5、爱民

性格缺乏危机,产生失败的根源最为严重者会导致将领被抓,被杀,军队灭亡,不可不慎之又慎,不可不可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