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四个特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四个特点

                                                                  王蔚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有四个基本的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障碍多、潜力大。

 
      第一个特点是起步晚。2001年(12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也启动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那一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与欧盟合作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基本建成自由贸易区。现在是2006年年底,离2010年还有四年的时间。时间所剩不多。现在的问题是,东盟应在这四年之中率先建成自由贸易区,这是基本与前提。如果到2010年,东盟10国内部的自由贸易区建不成,那到时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只能是一句空话。从1967年算起,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搞了四十年,但进展不快,不仅落后于欧盟,比起北美自由贸易区来也相差不少。现在还没有走到自由贸易区这一步。除了与东盟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中国大陆还与香港搞了CEPA,还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此外,2006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协定规定分两个阶段,中巴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这是最近的成就,也是最大的成就。
 
  第二个特点是水平低。按照国际经济学家的研究,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从低级到高级有这么几个阶段。一是优惠贸易安排(特惠关税区),二是自由贸易区,三是关税同盟,四是共同市场,五是经济一体化。世界上搞的最好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欧盟,它们已经到了经济一体化阶段。其次是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第三个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东盟。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大都还有第一个阶段,即特惠关税区这个层次。中国还没有与哪一个经济体建成自由贸易区。中国还参与了APEC与上海合作组织,但大都停留在论坛阶段,实质性的内容不多。由于APEC之异常庞大,在未来可预见内,其形成自由贸易区的想法近乎乌托邦;而上海合作组织,虽说创造者们给它安了两个轮子,一是反恐合作,二是经贸合作,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两个轮子并不是平衡转动,第一个轮子(反恐)已经转起来,第二个轮子(经贸合作)虽说在转,但转得比较慢。
 
  第三个特点是障碍多。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看,一是东北亚合作(中日韩合作),二是与东盟的合作,三是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四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在不同方向上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东北亚合作要解决相互信任问题,中国人不相信日本人,日本人同样不相信中国人,由于不信任,事情就难办;东盟对中国也存在戒心。就东盟来讲,与中国合作很矛盾。从经济上讲,合则两利,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东盟担心与中国搞区域合作后,其不是主要的有受益方。南亚有两个重要的国家,一是印度,二是巴基斯坦。中印关系近年来有改善,但不可乐观;中巴关系一直比较好,有一点必须清楚,只要中巴关系好,中印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的好。印巴这对老对手随时都有可能闹翻。它们两个国家一闹,中国就很难办。至于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对中国很重要。除中国以外,其他的五个国家,要么资源丰富,要么能源丰富,要么资源与能源皆丰富。这些国家依仗这些,加大了与中国谈判的法砝码。
 
  第四个特点是潜力大。就中国来说,如果从经济的重要性排序,中国应与日韩搞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但从政治、历史及其他原因考虑,近期搞成的可能性比较少。现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比较好,东盟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错,两者经济合作的潜力比较大,也比较现实。中国与南亚的合作,从经济上讲,意义次之,不如与日韩与东盟,但有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已经有了开端;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窃以为应当大力推进之。中国在能源与资源领域是弱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俄国人一直比较牛,经常在中日之间玩平衡,比如安大线选址。
 
  2006年的12月,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宣布多哈谈判无限制推迟。在这种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虽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大,但前景却不怎么好。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戒心越来越重,如何增加相互间的信任与了解,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