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慈善


  看了周浩杰《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职业化发展探析》一文有感。对此文理解但不认同。

  职业化不是呼吁和树立规范就可以解决的。
  职业化是习惯使然,中国从政府到地方企业,无不陷在职业人缺失的被动境况下。

  基本面的缺失,是中国从人文习惯上已经毁掉了真正的职业化和职业精神。太多时候宣扬的都是伪职业化,都是但愿君心似我心的浪漫诗歌。职业化的问题我们这里不做深入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备力职业团队塑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职业化。

  我们这里,主要来讨论:慈善都是那么美妙吗?

  很多时候,慈善机构由于目标不清,逻辑错误,真正起到的却是副作用,甚至是种族灭绝的作用!我们可以就一个案例,各位随我深入分析一下。前段时间炒的很火的母亲井工程:捐钱给西部的母亲打一口母亲井,让那里的母亲不用劳累数里地去打水。地铁的海报宣传画上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迷茫的看着镜头,背景是干裂的大地...

  看起来很感人,是吗?但我却认为这就是趋向灭绝性的公益活动。我断言,这个活动做的越好,这个地区毁灭的越快!

  让我们从小姑娘迷茫的镜头拉开,飞到高空看一看。一片苍茫的黄土地。连绵不绝,没有植被的黄土高坡。小路上,一个村妇牵着毛驴驮着两缸水,小姑娘的姐姐和小弟弟扛着锹跟在后面...远处是他们的窑洞和牲口棚,他们走向的是他们建在坡上的庄稼地,小女孩正在那里等着妈妈从几里地外拉来的水。

  这是21世纪实际发生着的真实镜头。这里是他们的几代人努力耕耘的结果,前些年大旱,渴死了牲口还渴死了农妇的娘。她娘的姥姥也是60年代大旱渴死的。他们习惯了,男人们成人走出去打工,女人和孩子们至少还能有口饭吃,这个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所能换取的最大界限就止于此了!

  让我们推演一下外来的“善人”们留着热泪白送的井会导致什么结果吧?

  首先,本地人不是不会打井,但打不了那么深,那么深的水应该是他们爷爷那辈子的雨水和汗水渗到土里去的。水经过漫长的渗透汇聚在低下深处,并缓缓向远远的十几里外山坡下的河流中渗透。外来的善人们,用城里人引以为荣的善款,请来了专业打井队打下了深深的水井。再也不用他们在跑几十里山路运水了。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水都被从深深的地下泵了上来!孙子和孙女们喝上了甘甜的地下水。(为什么电视中播放的贫困家庭,总是好几个孩子呢?难道不是中国人)

  有了泵上来的水,脏兮兮的小姑娘洗去一脸的迷茫和污秽。干裂的土地借着秧苗的光,也滋滋的湿润了,就连颓废的毛驴也欢快的啼叫着。有了水,有了更多希望......

  慢着!到底是希望还是欲望?以前只是希望有水,现在,母亲决定做些副业,大女儿和外村的男友决定决定搞个加工厂......

  十里八村在“善人”们的帮助下,活跃了起来。没多久小工厂的烟囱和忙来忙去的拖拉机已经不新鲜了。这里的人们再也不需要“善人”的捐款就可以自己购买功率更大的泵,打更深的井来服务于这里越来越多的山村和乡镇企业了......

  ...很快(一般10年左右),水再也打不上来,十几里外的河水早就被污染了,而且时常断流。人们惊慌了,纷纷涌向周边地区和城镇,而周边地区根本无法立刻吸纳这么多突然涌入的人口,只能用行政的威慑来驱逐和遣返人们,不愿意回到毛驴拉水时代的人们,选择了集体逃荒、集体讨饭、集体犯罪、集体沉沦,到处是撕裂的社群和家庭......

  时光飞快,几十年后,这里一片荒凉,千里无人烟...

  慈善,不需要浪漫和救穷,需要逻辑正确的,负责任的无为而治。
  记住,这里说的是无为而治,不是无为不治。

  看看被全世界慈善惯了的非洲吧!
  看看那些西藏要求支教的小学校吧!
  那里的人们为了发财,纷纷转行做校长,为何?可怜的孩子们被当作赚钱的幌子游走在好几个学校间,支教的老师被当地人愚弄、囚禁和恐吓!为了逃离那里,就必须再骗下一个有意愿支教的老师来这里经受磨难!

  看看那些花钱买孤儿的孤儿院吧!为了获得慈善拨款,竟批量从人贩子手里购买孩子!
货源在哪里?当然是去骗甚至直接抢走父母手里的孩子!

  如同藏羚羊的被集体屠杀是为了那些崇尚文明、关爱、仁慈的贵妇们身上炫耀的皮草一样。慈善在冲动、不严谨、逻辑错误的时候更是可耻的、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