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是2006年中国经济的一个符号,他的见解得到了主流媒体、主流经济学者、政府最高决策层、普通老百姓的广泛认可。他主导了从盛夏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自主发展与引进外资”、“国企、民企、外企的地位”等主题的大讨论。正因为这场讨论,政府矫正了经济发展的方式,规范了外资引进、国企外卖、民企外资平等竞争等各方面的法律、规章。
尽管在讨论中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向博”的积极意义是深远的,沈阳机床的改制招标方案就很好的吸取了徐工的教训。这场迟来的讨论涉及到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由普通老百姓参与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的思索、检讨,很多思想的碰撞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发展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结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讨论中,谁应该感谢向文波呢?
首先:机械工程行业应该感谢他。尽管个别人还在制造机械工程不属装备制造业的谬论,但是政府的沉默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工程机械行业的价值已经得到政府重视。机械工程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拉动股市大盘上涨的重要力量,机械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棒。他的博文使整个社会、资本市场和政府部门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工程机械行业的价值和地位,这是他的博客的价值之一。
二、最高决策层应该感谢他。面对国有资产的大面积流失,面对中央的政府一到下面就被扭曲,面对一大撮蠢蠢欲动的国资投机者,面对大量外资的无序进入,除了颁布政令外,尚未找到更合适的途径。向先生的发难,给政府开辟了一条新的规范渠道,他的公开质问比政策法规的效果更明显,无疑是给外资恶意并购敲响了丧钟,也给地方政府无保留的利用外资敲响了警钟,政府也以此为契机出台了多部早就酝酿好却迟迟没有颁布的法规。
三、国家发改委应该感谢他。发改委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者,面对存量经济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他们也很难找出难题的最优解。尽管他们深深的知道:“主权自掌、利不外流;自主创新、实业兴邦”的重要性,可是在各种势力的相互对弈下不能形成一种强势的政策导向。徐工案是他们重新布置与规划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近期央视推出的《大国崛起》全面的阐述了英、美、德、日、俄等世界强国的兴国之路,没有一个国家是毫无保留的迁就外国投资者、惩罚国内投资者的。
四、徐工管理层应该感谢他。表面上看,徐工管理层是无辜的受伤者,新方案的重大调整其利益明显向徐工集团方面转移,尽管新方案同样受到了大量的质疑,可是新方案却远远优于原方案。徐工管理层到目前为止还不愿松口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不合理,“赌气”和“死要面子”是他们继续固执的根本原因。但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他们谁也不能否认向文波的贡献,是他的及时发难拯救了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也将徐工管理层从违法的边缘上成功的拖了回来。
五、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民主国家应该感谢他。美国等一直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一直指责中国的不民主,而向博正是质疑中国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通过这次大讨论,外国投资者所享有的“超国民优惠”一览无遗,中国确实应该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让不同的投资者均有同等的机会收购中国的资产。另外,通过此次大讨论,国企管理者(官员)的非民主决策将得到改善,透明度会提高,民众的参与性将大大增强。
“向文波的一声吼,改变了徐工案的命运,引发了舆论对外资并购的关注,推动了听证制度的实践,并对经济政策的判定产生了影响,这些都是对国家、对产业、对企业的巨大贡献。”著名的财经评论员、《中国工商时报》总编辑水皮先生认为,“向文波的博客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民主的进程是要记上一笔的。”